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9年第26期
编号:13407600
AMI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院前急救的方法及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9年9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6期
     【摘要】 目的 观察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不同院前急救方式的效果。方法 160例AMI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 随机分为A组(83例)和B组(77例)。A组患者采用先抢救后转运的方式, B组患者采用边转运边抢救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生命体征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T0), A组呼吸频率和心率的(33.2±3.5)、(128.6±9.5)次/min与B组的(34.0±3.6)、(129.3±9.6)次/min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到院时(T2), A组的呼吸频率和心率(23.1±3.2)、(110.2±7.5)次/min均低于上车急救时(T1)的(27.6±3.3)、(120.3±7.5)次/min及T0时, B组的呼吸频率和心率(27.5±3.4)、(116.3±8.0)次/min均低于T1时的(30.3±3.4)、(125.6±8.2)次/min及T0时,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 A组的呼吸频率和心率均低于B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91.57%显著高于B组的80.5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AMI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先抢救后转运的院前急救方式, 更利于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 提高抢救效果。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院前急救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6.012

    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的不断下降, 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 AMI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2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