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7年第12期
编号:13056680
不同时间窗及疗程的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疗效的影响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7年4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2期
     【摘要】 目的 分析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在不同时间窗给予不同疗程高压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10例新发ACI患者进行观察,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 根据高压氧不同治疗时间窗及疗程分为1组、2组、3组、4组、5组、6组、7组, 每组30例。7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其余组在7组的基础上给予相应治疗, 1组在发病12 h内给予高压氧连续治疗20 d, 2组在发病12 h内给予高压氧连续治疗40 d, 3组在发病12 h~7 d内给予高压氧连续治疗20 d, 4组在发病12 h~7 d内给予高压氧连续治疗40 d, 5组在发病7 d后给予高压氧连续治疗20 d, 6组在发病7 d后给予高压氧连续治疗40 d。比较各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及脑损伤程度。结果 各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氧中毒、气压伤等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对高压氧的耐受性较好。治疗后,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2组>1组>4组>3组>6组>5组>7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2组<1组<4组<3组<6组<5组<7组;脑损伤程度由轻到重依次为:2组、1组、4组、3组、6组、5组、7组;七组NIHSS评分、ADL评分及脑损伤程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ACI患者给予高压氧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神经内科治疗效果, 且在发病时间12 h内连续进行40 d高压氧治疗的疗效最佳。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不同时间窗;不同疗程;高压氧;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2.047

    ACI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 好发于三高症、肥胖、长期吸烟酗酒患者[1]。其发病机制复杂, 脑部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液流动学改变是引起ACI的主要病因, ACI患者发病突然, 患者在睡觉时容易发生, 主要有语言障碍、头痛、半身不遂、吞咽困难等症状, 严重患者甚至有昏迷症状, 梗死面积较大时容易引起脑疝、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营养神经药、抗凝药物、血管介入治疗、溶栓治疗、手术治疗是临床治疗ACI的主要治疗方法[3], 通过临床长期研究发现, 高压氧对ACI的疗效突出, 可以缓解脑组织缺氧症状, 挽救濒死神经细胞。但是有关高压氧使用的时间窗、疗程对ACI患者预后影响的相关报道较少, 本文就此进行了专门探讨, 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210例新发ACI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其中男101例, 女109例, 年龄56~82岁, 平均年龄(66.3±5.2)岁。根据高压氧不同治疗时间窗及疗程分为1组、2组、3组、4组、5组、6组、7组, 每组30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WHO中关于ACI的诊断标准, 经头颅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确诊断;②患者有语言障碍、头痛、半身不遂等临床症状;③无ACI病史;④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短暂性脑缺血、颅内出血患者;②严重器质性病变、凝血功能障碍、恶性肿瘤、冠心病患者;③血压超过180/110 mm Hg患者(1 mm Hg=0.133 kPa)。

    1. 2 治疗方法 7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 如扩张血管药、抗凝药物、营养神经药等, 积极治疗原发病, 给予营养支持。其余组在7组基础上给予相应治疗, 1组在发病12 h内给予高压氧连续治疗20 d, 2组在发病12 h内给予高压氧连续治疗40 d, 3组在发病12 h~7 d内给予高压氧连续治疗20 d, 4组在发病12 h~7 d内给予高压氧连续治疗40 d, 5组在发病7 d后给予高压氧连续治疗20 d, 6组在发病7 d后给予高压氧连续治疗40 d。选用烟台朗格高压氧舱有限公司提供的SHC2200/6000-4/2型多人氧舱, 压力控制在0.2 MPa, 吸氧30 min+吸空气10 min, 2组/d, 10 d为1个疗程, 每个疗程间停顿2 d。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比较各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及脑损伤程度。采用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 得分越低, 神经功能损伤越轻。采用ADL评分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总分100分, 得分越低, 日常生活能力越低。用脑电图仪检测脑损伤程度[4], 分为重度、中度、轻度、正常。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各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氧中毒、气压伤等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对高压氧的耐受性较好。治疗后, ADL评分:2组>1组>4组>3组>6组>5组>7组;NIHSS评分:2组<1组<4组<3组<6组<5组<7组;脑损伤程度由轻到重依次为:2组、1组、4组、3组、6组、5组、7组;七组NIHSS评分、ADL评分及脑损伤程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 导致ACI患者逐渐增多。脑动脉闭塞>24 h时脑细胞、神经细胞会逐渐坏死, 死亡率达到40%, 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5]。常规治疗主要通过抗凝药物、抗心律失常药、溶栓药物、抗血小板药进行联合治疗, 保护濒死脑细胞, 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减少对神经细胞的损伤[4, 6]。高压氧主要为患者提供纯氧, 满足脑组织需氧量, 提高甘丙肽水平, 促进脑部氧代谢能力, 减少低酸性代谢产物, 提高吞噬细胞活性, 加速侧枝循环形成, 恢复脑组织正常功能, 降低残疾率, 改善患者的预后[7-9]。本文通过观察发现, 在发病12 h内高压氧治疗40 d的疗效最为显著, 大大減轻了对神经功能的损伤, 提高了患者的ADL评分。发病12 h~7 d时给予高压氧治疗对神经功能作用减弱, 但是高压氧治疗40 d的疗效优于20 d, 高压氧可以抑制神经细胞凋亡速度, 提高ADL评分。发病7 d后给予高压氧治疗时, 疗程越长, 疗效越好。脑电图对脑缺血缺氧的敏感性强, 对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脑损伤程度[10-12]。高压氧可以减少无氧代谢, 抑制乳酸分泌, 提高红细胞聚集指数, 挽救濒死脑细胞, 稳定粥样硬化斑块, 抑制脑水肿扩散, 有效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由表1可知, 给予高压氧治疗的1~6组患者的疗效均优于7组, 高压氧对ACI患者的疗效明显。, 百拇医药(胡佳佳)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