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6年第32期
编号:13071735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两对半检验结果探讨(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1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2期
     3 讨论

    我国乙型病毒性肝炎据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所示有较高的发病率, 由于有较长的潜伏期, 且发病较慢, 临床症状也不明显, 导致有较多的病毒携带者。体液传播、血液传播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方式, 患者如果长期携带病毒, 会导致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和活动性肝炎发生,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 必须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加强防治。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即抗HBc作为一项指标较为重要, 相关研究表明, 乙型肝炎患者呈阳性, 抗HBc有86.9%的阳性率[4]。血清HBsAg为乙型肝炎病毒的外壳蛋白, 不存在核酸成分, 无法对传染性强弱及病毒复制进行表示, 但是HBsAg却标志着HBV感染。据相关研究显示, 乙型病毒肝炎呈阳性者, HBsAg有大约66.7%的阳性率[5]。一般情况下, 抗HBc、HBsAg经检验会同时呈阳性。而HBV感染中抗HBs, 即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为中和抗体的一种, 保护作用显著, 是一个机体免疫指标。然而抗HBs存在与血清中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91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