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6年第12期
编号:12834304
第二产程中持续胎心监护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2期
     【摘要】 目的 探讨第二产程中持续胎心监护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200例分娩产妇, 根据产妇住院时胎心监护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00例。观察组产妇行第二产程持续胎心监护, 对照组产妇行规律胎心率的听诊和选择性的胎心监护。对比观察两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第二产程中行持续胎心监护可以直观、准确地了解胎儿的健康情况, 能够及时发现胎心率的异常, 进而及时处理, 从而减少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提高新生儿质量。

    【关键词】 第二产程;胎心监护;新生儿;结局

    胎心监护是临床上评估胎儿在宫内状况的重要方法[1], 其中第二产程的监护尤为重要, 在此期间, 胎儿容易因缺氧而发生窒息等多种不良情况。因此, 对第二产程进行胎心监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主要探讨第二产程连续胎心监护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2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根据第二产程胎心监护方式的不同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00例。两组产妇均为初产妇。观察组年龄23~34岁, 平均年龄(27.7±1.6)岁;孕周37~42周, 平均孕周(39.3±1.2)周。对照组产妇年龄22~33岁, 平均年龄(27.4±1.5)岁;孕周36~42周, 平均孕周(39.5±1.3)周。(建议都选择初产妇或者两组初产妇和经产妇样本量相同)所有产妇均为单胎, 入选标准:产妇无严重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产妇无恶性肿瘤性疾病;产妇无严重精神疾病史。产前产检未发生胎心监护异常及胎儿生长受限(FGR)及其他妊娠期疾病等情况。本次研究获得产妇及家属的同意与配合, 已通过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伦理学审批。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 产妇入院后均予以常规检查, 详细询问既往检查情况、家族疾病史等, 关注产妇的各项生命指标和体征。对照组产妇行规律胎心率的听诊和选择性的胎心监护。在宫缩结束后行多普勒听诊胎心检查, 每隔10 min记录1次检查结果, 发现异常胎心者每隔5 min记录1次, 并选择性的使用胎心监护仪描记胎心宫缩曲线[2], 胎心监护每20分钟做1次, 直到胎儿娩出。观察组产妇行第二产程持续胎心监护。产妇取左侧卧位30°, 然后将胎心探头置于胎心音最强处, 宫缩探头置于宫底下2横指处, 电子监护仪记录胎心率及宫缩压力, 监护直至胎儿娩出为止[3]。

    1. 3 观察指标 观察胎儿各个时段的胎心率和宫缩率, 并密切关注产妇的体征变化。其中胎儿宫内窘迫的评估标准参照《胎儿电子监护学》中的相关标准(重度心动过缓、重度变异减速、胎心率基线变异消失等);新生儿窒息的评估标准参照第七版《妇产科学》[4]中的相关标准:轻度:1 min的Apgar评分在4~7分, 重度:1 min的Apgar评分在0~3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发生新生儿窒息率为5.0%, 对照组为15.0%,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胎心监护是胎心胎动宫缩图的简称, 是应用胎心率电子监护仪将胎心率曲线和宫缩压力波形记录下来供临床分析的图形。正常情况下胎心率波动在110~160, 一般基础心率线表现为一条波形直线, 出现胎动时心率会上升, 出现一个向上突起的曲线, 胎动结束后会慢慢下降, 胎动计数每12小时>30次为正常, <10次提示胎儿缺氧。宫内压力在宫缩时会增高, 随后会保持20 mm Hg(1 mm Hg=0.133 kPa) 左右。正常妊娠从怀孕第37周开始每周做一次胎心监护, 如果有合并症或并发症, 可从怀孕第28~30周开始进行。

    第二产程(指从子宫口全开到胎儿娩出)中, 初产妇约需1~2 h, 经产妇较快, 一般≤1 h。戴洁等[5]研究结果指出, 第二产程≤2 h, 胎儿在此期间极容易出现宫内缺氧的状况, 进而发生新生儿窒息和脑损伤。因此, 在第二产程中加强胎心监护极为重要。

    目前临床上检测胎儿宫内情况的方法较多, 如B超扫描、母尿化验等, 但是由于产前检测本身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不够, 或者临产时子宫收缩会降低子宫胎盘的循环血量, 使脐带受到压迫或牵拉等刺激, 从而影响脐带血流等因素的干预, 使得其准确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持续胎心监护可以对胎心率和宫内压进行实时监护, 根据动态曲线观察胎心变化, 获取基线的变异性, 并且在第二产程中可根据胎心的监护图形辨别出听诊无法辨别的胎心率和晚期减速率等指标[6]。在监护过程中应注意胎心音的节律性, 正常胎心音为110~ 160次/min, 如果胎心音持续>160次/min或<100次/min都提示可能存在胎儿宫内缺氧, 应密切关注以及时进行治疗。

    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发生窒息率为5.0%, 对照组为1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第二产程中进行持续胎心监护可以直观、准确地了解胎儿的健康情况, 及时发现异常。

    综上所述, 推荐于第二产程行持续胎心监护, 从而能够及时进行对症处理, 以减少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 提高新生儿质量。

    参考文献

    [1]杨爱华, 曹雅琴, 郭敏, 等.第二产程不可靠胎心监护图形与围产儿结局的关系.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1, 17(3):423-425.

    [2]王金艳.第二产程连续胎心监护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8):1184-1185.

    [3]赵祥敏.第二产程连续胎心监护干预新生儿窒息的效果观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 12(18):111.

    [4]周颖.第二产程连续胎心监护与分娩结局的临床观察.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26):132.

    [5]戴洁, 林小莉.第二产程连续胎心监护干预新生儿窒息的效果研究.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1):42-43.

    [6]温宇霞.第二产程连续胎心监护对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影响. 中外医疗, 2012, 31(28):136, 138.

    [收稿日期:2015-12-01], 百拇医药(钱敏 漆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