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6年第12期
编号:12834136
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2期
     【摘要】 目的 分析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体会。方法 25例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 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 以此分析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25例患者均于术后6~24 d恢复胃动力, 期间无并发症发生。患者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较护理前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采取非手术综合治疗和护理可获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 腹部非胃手术;胃瘫综合征;护理

    胃瘫综合征表现为胃功能性排空障碍, 是临床常见胃动力异常疾病[1]。一般胃瘫综合征多发生于胃部手术后, 而腹部非胃手术后较少。通常患者在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 该症状持续时间长, 处理困难, 严重影响了患者饮食状况, 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因此对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 应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进行处理, 以此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促进患者恢复, 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5例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患者术后3~10 d胃肠蠕动功能恢复, 进食后出现上腹饱胀、恶心呕吐、呃逆等症状, 甚至呕出大量胃内容物。经胃肠减压每天抽出1000~2500 ml胃液。患者经检查, 闻及振水音, 肠鸣音正常或减弱;胃肠无蠕动功能。男11例, 女14例;年龄30~75岁, 平均年龄(56.8±13.8)岁;无胃部疾病、恶性肿瘤者;患者均知情此次研究。

    1. 2 治疗方法 患者经确诊后, 及时禁食禁水, 持续胃肠减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补充机体必要的热量和蛋白质, 给予促胃动力药物、中药、腹部理疗仪、针灸处理。

    1. 3 护理方法

    1. 3. 1 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心理情绪变化, 向患者讲解不良情绪会影响胃肠功能, 对迷走神经兴奋性产生干扰。因此需加强患者心理疏导, 解释胃瘫原因, 宽慰、体贴患者, 帮助患者缓解抑郁、焦虑等情绪, 使患者可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指导患者深呼吸, 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转移患者注意力, 放松身心。

    1. 3. 2 胃肠减压护理 患者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时, 需保持引流通畅, 加强胃肠减压监测, 避免胃管扭曲、堵塞、挤压和折叠。同时患者在留置胃管时, 以生理盐水常规冲洗, 至胃液澄清。在胃内无残留物后, 连接负压引流袋, 以免发生堵塞。减压期间, 准确记录引出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及时处理异常情况。患者留置胃管期间, 耐心听取患者主诉, 若发现鼻腔、咽喉部溃疡, 可局部喷洒西瓜霜, 促进溃疡愈合。

    1. 3. 3 营养支持患者 在给予患者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时, 在滴注营养液时,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 确定滴注速度, 从慢速度开始滴注, 待患者适应后可增加滴注速度, 若患者胃痛或胃部不适, 可停止滴注。在灌注期间, 使用加温器使营养液温度与肠内温度相似, 以免刺激肠胃。在肠外营养时, 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穿刺口经常消毒, 并及时更换敷料, 若穿刺部位出现疼痛或局部发红, 需立即更换穿刺部位。输注营养时, 保持24 h匀速输入, 管道通畅, 无扭曲。

    1. 3. 4 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待患者病情允许下, 鼓励患者早期活动, 适当增加活动量, 促进肠胃蠕动。在应用胃动力药物时, 治疗期间需谨遵医嘱使用促胃动力药物及止吐药物, 遵医嘱准确用药, 掌握各类药物的作用、给药方法、给药时间及注意事项, 注意患者胃动力恢复情况及腹胀、呕吐症状。可将药物碾碎, 注入胃管内, 患者应取半坐卧位, 在抽尽胃液后, 注入药物, 并夹闭胃肠减压管2 h。

    1. 4 评价指标[2] 患者情绪变化采取SAS、SDS进行评估, 每个量表以百分制计算, 其焦虑、抑郁程度的增加, 量表分值也随之增加。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患者恢复情况分析 25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和护理, 均于术后6~24 d恢复胃动力, 均治愈出院, 期间无并发症发生。

    2. 2 患者护理前后情绪变化比较 患者护理前SAS评分(68.9±11.8)分, SDS评分(69.0±13.7)分;护理后SAS评分(26.3±8.7)分, SDS评分(27.1±9.4)分;患者护理前后对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874、2.6417, P<0.05)。

    3 讨论

    胃瘫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疾病, 患者腹部手术后, 胃肠功能紊乱, 会延迟患者胃排空, 致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 一般胃瘫综合征多发生于胃部手术后, 非胃手术较少。通常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 与患者胃肠动力调节和反馈功能相关。患者采取腹部非胃手术后, 会增强患者胃肠交感神经活动, 促使去甲肾上腺素释放, 并结合胃肠平滑肌细胞膜的α、β受体[3], 降低胃肠平滑肌中的副交感神经兴奋性, 使胃肠活动受到抑制, 致胃瘫综合征。另外精神因素、幽门梗阻、手术时间等因素也是导致胃瘫综合征发生的常见因素, 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影响了机体迷走神经的兴奋性, 使胃肠排空延迟;术前患者幽门梗阻会导致患者呕吐, 出现水电解质紊乱, 使患者胃肠道平滑肌肌张力降低, 黏膜水肿, 影响胃肠功能, 诱发胃瘫综合征[4];患者长时间手术, 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患者胃肠黏膜, 同时手术麻醉也会影响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致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因此对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 需及时对患者采取非手术综合治疗, 通过胃肠减压、肠内外营养支持, 给予必要促胃动力药物、中药及针灸等, 以此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同时针对导致胃瘫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 采取针对性综合干预措施, 以此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促进患者恢复。

    在此次研究中, 25例患者均于术后6~24 d恢复胃动力, 期间无并发症发生。患者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较护理前明显降低(P<0.05)。说明对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采取综合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后, 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给予患者良好的胃肠减压护理及肠内外营养支持, 以此促进患者更好恢复。

    总之, 对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采取非手术综合治疗和护理时, 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任锐, 李乾国, 杜成友.老年人上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的临床分析.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0, 14(5):328-330.

    [2]汪曙红, 陈彩风. 19例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3):480-481.

    [3]姜敏, 莫苑君, 左明焕, 等.消化系统肿瘤术后胃瘫的中医药治疗.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11, 18(6):40-42.

    [4]白海霞.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护理研究, 2015, 29(6):2291-2292.

    [收稿日期:2015-11-02], http://www.100md.com(王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