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6年第1期
编号:12733529
CT、MRI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期
     【摘要】 目的 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住院治疗期间采用CT、MRI两种方法为患者做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病情诊断, 对比所有患者使用两种诊断技术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 30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CT检查发现74个病灶, 而同期接受MRI检查时发现病灶数多达210个, 尤其在脑深部与非出血病灶数检查时数据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MRI对患者检查敏感性更高, 检查数据更可靠, 值得在日后的临床中广泛运用。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核磁共振成像;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1.024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主要指的是人体头部受到外部力量的严重打击后形成的一种原发性脑实质的损伤[1], 对人体的伤害极大, 其病死率也较高。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脑肿胀、轴索水肿和并行小血管破裂, 患者大脑意识逐渐丧失、出现昏迷现象[2], 且持续时间较长, 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恢复时间较长。所以对该病应做到及时发现、尽快治疗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0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