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5年第34期
编号:12734355
先天性白内障致病基因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2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4期
     【摘要】 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常见的致盲性眼病, 具有遗传异质性, 每10 000个新生儿中就有1~6例先天性白内障, 其中1/3患者与遗传有关, 先天性白内障有三种不同的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染色体连锁遗传。而其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先天性白内障最常见的遗传方式。现如今报道, 与先天性白内障相关的基因分为4类:晶状体蛋白、膜蛋白、细胞骨架蛋白、生长发育调节因子。本文就对先天性白内障的致病基因以及分子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 先天性白内障; 基因突变; 晶状体蛋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34.209

    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常见的致盲疾病, 发病机制复杂, 有家族遗传性和异质性[1]。患儿的临床表型与致病基因关系复杂, 发病机制有待深入研究。先天性白内障有三种遗传方式, 即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染色体遗传。其中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最为常见。先天性白内障发病可以是散发性, 也可以是单眼或者双眼发病, 并伴随综合征的发生。随着分子技术的发展, 已发现三十多种致病基因和百个基因突变位点与先天性白内障相关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8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