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5年第28期
编号:12580204
精神病患者严重拒食的病情观察要点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0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8期
     【摘要】 目的 提供严重拒食的精神病患者观察要点, 以提高精神病患者严重拒食的饮食康复程度, 杜绝或减少因严重拒食引发的不良医疗事件降低其发生率。方法 70例严重拒食的精神病患者, 随机分成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研究组在护理前均给予反复强调要重视病情观察, 要求注重每个细节。治疗护理2周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严重拒食患者的饮食恢复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医疗事件的发生数和发生率, 研究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视有效病情观察能提高精神病患者严重拒食的康复程度, 杜绝或减少因此引起的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精神病患者;严重拒食;观察要点

    拒食是指患者在意识清晰的状态下, 有意识地拒绝进食的行为, 是精神科住院患者中较为常见的护理问题, 多由患者本身疾病引起。拒食不仅会影响精神病患者的身体健康, 重者会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国内也曾报道有关精神病患者因严重拒食出现消化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患者, 有的甚至死亡, 因此引起不少的医疗纠纷。现将本院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严重拒食精神病患者7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研究组男9例, 女26例。年龄最大74岁, 最小13岁。对照组男8例, 女27例, 年龄最大71岁, 最小1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用药、既往史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当值轮班护士、医生水平等条件相同。对照组护士对其进行常规护理, 研究组的护士在接受任务前均给予反复强调重视病情观察, 注重每个细节, 判断不准确的一定要请示医生诊治, 宁多一言也不要认为没必要。治疗护理2周观察效果。

    1. 3 疗效评定标准 完全恢复:就是能够主动进行正常饮食;部分恢复:就是需要在别人的帮助或督促下进行饮食;留有后遗症:指留有不同程度的消化系统功能障碍或因此引起的其他系统疾病如胃肠道功能紊乱、胃炎、胃萎缩、厌食症等。
, 百拇医药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饮食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完全恢复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 且留有后遗症例数和死亡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两组不良医疗事件的发生数和发生率, 研究组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3 讨论

    根据大量精神病患者严重拒食的临床表现大致可以分为严重高消耗型和严重低消耗型。

    3. 1 严重高消耗型的护理观察 多见于有明显兴奋、躁动、妄想症状的患者。要重点了解确定患者在家饮食情况, 拒绝饮食的原因、时间、睡眠情况、兴奋、躁动等严重程度。如果患者存在严重兴奋、躁动等症状, 严重拒食拒饮多日, 日夜不眠。护理人员一定要高度警觉, 对照组护理人员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给予鼻饲、防护、看护。当患者安静下来后以为是药物起了治疗作用, 未引起足够警觉。而研究组的护理人员碰到此类患者更注重患者病情的观察, 首先充分了解病情, 重视对比观察, 把观察到的病情同入院前、治疗、护理后及不同时间段比。比较患者的躁动程度是否加重;比较接受他人情况, 是完全排斥还是在排斥中接受;比较睡眠改善情况, 睡眠质量、时间都要确切了解;比较饮食情况, 确定是否完全拒食拒饮还是有一定选择性进行少量饮食。如特别兴奋、躁动的患者突然安静下来, 研究组的护理人员不会轻易以为是病情好转迹象而予以忽视, 而是进行手测患者脉搏并询问患者, 如果患者主诉不适或者出现脉速脉弱等征象一定及时报告医生。由于研究组的护理人员重视病情观察, 而且观察的细致入微, 能及时处理不妥之处, 所以所有严重消耗型的拒食患者都得到了有效诊治因此全部治愈。
, http://www.100md.com
    3. 2 严重低消耗型的护理观察 此类患者入院时一般状况就很差, 表现孤僻少语、少动甚至不动、悲观、不思饮食等, 有的甚至是被抬进病房的, 病程较长。对这些患者重点观察其意识情况, 多询问患者, 多与患者沟通。只要患者能够清晰回答问题、正常谈话即可[1]。对保持缄默的患者一定要细心、耐心, 不可以在其面前谈论任何有碍于患者的话, 因为这些患者虽然不说话, 但心里往往是清楚的, 如果说的不恰当患者会表现的更加违拗、不合作, 个别患者甚至会突然奋起出现伤人行为。对其说话地尽可能温婉、同情, 并多采用积极暗示话语感悟患者。或许在某时刻患者即被唤醒, 从而放弃严重禁饮食状态。对这类患者重点观察其眼球转动情况, 由于这类患者心里是清楚的, 当拨开患者眼皮可看到其眼球转动, 如果眼球不转动时需要即刻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皮肤黏膜状况与呼吸状况。如果患者不是因为气候原因额头上出现很多大颗汗珠或其他部位明显潮湿时, 患者可能是发生了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患者产生极度不适。再者如果患者四肢出现软弱无力或肌张力明显增加, 呼吸节律出现明显改变时都要及时报告医生。由于研究组的护理人员做到了以上细致的观察, 所以此类患者均得到了及时准确细致的诊治, 也因此获得了满意康复。相反, 对照组的患者的康复的就没那么让人满意。
, 百拇医药
    精神病患者拒食原因错综复杂, 但许多情况往往与患者的精神症状和心里因素有关。调查显示, 有大量资料在研究精神病患者拒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但多数只是停留在理论上, 对临床实践并没有太大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特别是对精神病患者严重拒食提及的内容更少。本研究将严重拒食的精神病患者大致分成两类, 每类均提供了具体的临床表现、观察要点和方法, 使得严重拒食患者的护理工作更加明朗化和条理化, 避免了临床上一碰到严重拒食患者护理人员简单、机械地执行医嘱;重视完成某些护理技术操作等不深入患者病情观察的现象, 对医生们正确下立医嘱起不到应有的帮助作用, 使患者得到应有的康复效果。护理并不只是医嘱单纯的执行者更是合作者。所以对待严重拒食的精神病患者一定要重视病情观察, 其重要程度远远大于疏而不漏地执行医嘱, 一丝不苟地去完成一些护理技术操作。它直接关系到医生的治疗用药导向问题和患者康复的速度和程度[2]。

    综上所述, 重视有效病情观察能够促进精神病患者严重拒食的康复程度, 杜绝或减少因此引起的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降低其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长鞠, 颉瑞. 精神分裂症患者拒食行为临床分析及护理87例. 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13): 219.

    [2]马丽, 孔秀红. 拒食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国民康医学, 2008(12):1335.

    [收稿日期:2015-05-14], http://www.100md.com(黄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