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4年第35期
编号:12631382
急诊抢救患者应用留置针采血的可行性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5期
     急诊是抢救患者的前沿阵地, 开放静脉通路是急诊科患者抢救的重要一步, 面对时间紧迫的抢救, 在最短的时间内开放静脉通路、采集血液标本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本科室采取了留置针采血的方法, 但在使用留置针采血的过程中, 可能会造成溶血的可能性, 针对这种情况, 作者对留置针采血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从而进一步规范护理工作, 减少血液标本的溶血率。

    选取三种采血方法进行比较, 分别为:单纯采血针采血、留置针连接采血针进行采血、留置针连接注射器进行采血。

    血清与红细胞中很多物质含量不同, 溶血后这些物质就释放到血清中而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例如当标本溶血时测定血钾, 红细胞被破坏后大量的钾离子释放出来, 造成血清钾离子的假性高值。还有溶血时测定胆红素及多种酶都会影响到检验结果。因此采集血样一定要尽量避免溶血。

    引起溶血的常见原因有[1]:注射器和容器不干燥、不清洁, 压脉带捆扎时间过长, 瘀血过久, 为避免瘀血, 压脉带压迫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0 s、穿刺不顺利损伤组织过多、抽血速度过快, 针尖在静脉中探来探去、血液注入容器中时未取下针头或用力推出产生大量气泡, 在有血肿的地方采集血样、渗透压的改变、抽血消毒时酒精未干就进行抽血、注射器与针头连接不好、患者自身有溶血性疾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5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