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4年第11期
编号:12662580
吉林省白城市地方性砷中毒概况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1期
     吉林省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通榆县农村发现地方性砷中毒, 2002年开始至今, 通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国家转移支付项目的支持, 我省开始进行大规模砷中毒拉网式调查工作, 经过我省地方病科研防治工作者的多年努力, 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已经查明其存在和分布情况, 病情情况也基本掌握, 病区成因是当地群众饮用高砷超标井水(国家标准为0.05 mg/L)。

    洮南市、通榆县均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平齐铁路线两侧平原地区, 分布在北纬45°21′46″~43°55′36, 东经 122°46′ 57″~123°37′46″之间。地貌景观属松辽平原风沙景观区, 地貌特点是地势平坦的草原, 沙丘漫岗、低洼湿地交错分布。海拔高度139~164 m, 大陆性季风气候, 春季干燥多风, 夏季酷热少雨, 冬季漫长而寒冷, 无霜期150 d, 年平均气温6.1℃。土壤以碱土、黑钙土、盐渍土为主。有地方性砷中毒形成的环境因素存在。砷中毒病区病一般与氟中毒病区混合存在。

    预防地方性砷中毒的最有效办法是改水, 即为病区高砷区建自来水井, 使群众改饮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

    吉林省地方性砷中毒病区覆盖3个市7个县(市、区), 共有44个病区屯和317个潜在病区屯。其中白城市37个病区、218个高砷区分布在通榆县31个病区、172个高砷区, 洮南市6个病区、41个高砷区, 大安市5个高砷区。病区人口约1.24万, 潜在病区人口12.27万, 发现患者约470余人。

    吉林省已查明的44个病区屯已经实现100%改水, 高砷区改水80%以上。病区高砷区群众饮水状况得到巨大改善。

    到目前为止, 国内外还没有研制出针对地方性砷中毒的有效治疗药物, 我省与其他兄弟单位合作研究利用“中药制剂海尔福对地方性砷中毒患者进行治疗观察”。通过对35例患者的治疗观察, 有效率达94.29%。但该药只能缓解症状, 对患者体征没有明显改善, 故不能作为特异的治疗药物, 只能用做辅助治疗。有关治疗的特异药物, 还应做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开展了有关地方性砷中毒危害的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使病区群众普遍掌握了地方性砷中毒防治知识, 病区妇女、儿童的防治知识知晓率均达到80%以上, 增强了防病意识, 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自觉采取有效措施, 预防和减少地方性砷中毒的危害。, 百拇医药(佟建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