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4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709753
早期心率控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5日 何如平?叶健烽?张晓明?黄虔?熊斌
第1页

    参见附件。

     再发心肌梗死4(8.7)5(5.9)5(5.7)14(37.8)<0.001

    恶性心律失常9(19.6)11(12.9)14(15.9)26(70.3)<0.05

    心原性

    休克6(13.0)6(7.1)7(8.0)13(35.1)<0.001

    注:与D组患者比较, P<0.05

    3 讨论

    AMI发生时交感神经张力增加, 迷走神经张力降低, 心率增快, 而心率的增加缩短了心室充盈时间, 从而使心输出量减少, 并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进一步加重, 心肌收缩力减低, 可诱发心衰或心源性休克, 使AMI死亡率增加。AMI后较低的心率水平则有利于梗死及周同区域血管形成和侧支循环建立, 从而恢复心功能和改善预后[3]。

    王淑斐等[4]探讨了静息心率(RHR)在 AMI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结果示AMI组RHR显著高于正常人, 不同梗死面积的患者间RHR差异显著, RHR随梗死面积的增加而增快;合并心力衰竭或休克的AMI患者RHR显著高于无合并症者;RHR增快(≥80次/min)的AMI患者射血分数低于RHR正常 (<80次/min)者;住院期间死亡患者RHR亦显著高于病情好转及治愈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