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3年第35期 > 正文
编号:12706597
药物性肝炎68例临床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2月15日 张振洋?冯常炜?殷言言
第1页

    参见附件。

     目前已知可导致肝损伤的药物至少有500~1000种, 但药物性肝炎的正确诊断率却并不理想, 一方面是由于缺乏对药物性肝炎足够的认识, 对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知之甚少;更重要的是由于药物性肝炎无特异性诊断标准, 亦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表现, 给药物性肝炎的诊断带来了困难, 虽然先后提出了ICM标准、Maria标准、DDW-J标准等一系列诊断方法, 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我国目前主要采用1988年的日本标准:①用药后1~4周内出现肝损害(睾酮类、肾上腺皮质激素等除外);②初发症状可有发热、皮疹、瘙痒等过敏现象;③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超过0.06×109/L;④有肝细胞损害或肝内瘀胆的病理改变和临床 表现;⑤药物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或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阳性; ⑥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均为阴性; ⑦有药物性肝损伤(DILI)史再次应用相同的药物可诱发(有危害,不可用)。凡具备上述第①条再加上②~⑦条中任何两条即可考虑DILI[6]。但此标准亦有一定的局限性, 本组研究发现68例患者中, 发病时间1~4周的为36例(52.94%), 有发热、皮疹、瘙痒等过敏现象的仅为16例(2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