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3年第29期
编号:12680334
细菌性食物中毒回顾性检测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0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9期
     【摘要】 目的 探讨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测过程, 为基层卫生部门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①实时荧光PCR细菌鉴定。②选择性平板直接分离培养, 筛选优势菌落进行细菌鉴定。③选择性增菌后分离培养、细菌鉴定。 结果 综合三种检测实验结果, 18起食物中毒中16起检出致病菌, 检出率为88.9%;其中13起食物中毒当天检出致病菌, 另1起第三天检出致病菌。结论 应用该检测过程大大缩短检出时间, 且检出率极高。

    【关键词】 食物中毒;检测过程;细菌鉴定;荧光PCR

    我国各类食物中毒中, 以细菌性食物中毒占多数[1]。目前, 我国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测没有系统通用标准, 而严格按照食品检验国家标准来进行食物中毒致病菌的检测, 则检出时间太长, 多数情况下起不到参考用药的作用, 且很多细菌无检测国标。在此, 作者运用实时荧光PCR进行快速检测, 同时采用直接分离选择性平板与运用增菌液增菌后分离相应选择性平板相结合的方法, 筛选优势菌(可疑菌落)进行鉴定。三种方法相结合的检测处理过程加快了检出速度, 提高了检出率。现具体介绍如下。
, 百拇医药
    1 材料与方法

    1. 1 标本来源 过往18起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的肛拭、剩余食物等材料114份。

    1. 2 标本采集 肛拭子采集于保存菌种管内, 剩余食物及其他留样材料采集于无菌留样容器内。

    1. 3 检测试剂 PCR仪与PCR细菌检测试剂盒由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GN肠道增菌液、副溶增菌液、SF增菌液、肉汤、碱性胨水、WS、麦康凯、营养琼脂、Baird-Parker平板、克氏双糖、MYP平板等培养基由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诊断血清由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API生化鉴定系统由梅里埃公司提供。

    1. 4 检测方法

    1. 4. 1 实时荧光PCR细菌鉴定 将标本用生理盐水处理, 按照试剂盒要求步骤操作, 检测现有4种试剂盒细菌(金葡、副溶、沙门、大肠、), 2 h后观察结果。
, 百拇医药
    1. 4. 2 平板分离(直接分离)鉴定 将采集到的食物中毒样本直接分WS、麦康凯、Baird-Parker平板、克氏双糖、MYP等选择性平板, 36℃、18 h培养后, 挑取优势可疑菌直接先进行常规生化鉴定, 然后进行系统生化鉴定和血清凝集试验。

    1. 4. 3 增菌分离鉴定 对食物中毒样本在直接分离平板的同时接种GN肠道增菌液、副溶增菌液、SF增菌液、肉汤、碱性胨水、肉汤等增菌(温度、时间按各自要求操作), 增菌后分别分离相对应的选择性平板, 培养后观察平板, 挑取可疑菌落先进行常规生化鉴定, 然后进行系统生化鉴定和血清凝集试验。

    2 结果

    2. 1 三种方法各自检出情况 运用实时荧光PCR当天就检出副溶血性弧菌6株、沙门氏菌5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共记13起, 检出率72.2%。运用选择性平板直接分离鉴定2~4 d检出副溶血性弧菌4株, 沙门氏菌4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蜡样芽胞菌1株共10起, 检出率55.6%。运用增菌选择性平板分离3~7 d副溶血性弧菌6株、沙门氏菌4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 蜡样芽胞杆菌1株, 阴沟肠杆菌1株、变形杆菌1株共15起, 检出率83.3%。
, http://www.100md.com
    2. 2 综合检测结果 18起食物中毒的114份样本进行病原菌检测, 16起分离到病原菌, 检出率为88.9%。其中:副溶血性弧菌6株、沙门氏菌5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 蜡样芽胞杆菌1株, 阴沟肠杆菌1株、变形杆菌1株。一天之内检出结果为13起, 检出率72.2%;三天内检出结果共为14起, 检出率77.8%, 占总检出87.5%。

    3 讨论

    3. 1 检测的检出率与及时性 对于细菌性食物中毒标本的检测, 由于国家没有统一标准, 一般都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征等具体情况而选择检测项目。但实际情况很复杂, 涉及到流行病学分析、现场采样, 实验室检测等多环节, 任何一环节的主客观因素都可影响致病菌的检出率与检出速度, 因而导致众多不明原因食物中毒[2]。而应用本文所述检测全过程, 在检出率方面该过程由于多种培养基增菌液同时应用, 避免了检测范围不足, 提高了检出率;另由于直接分离平板的同时进行了选择性增菌培养, 对用药后采集的样本和细菌数量较少的样本中的病原菌起到了复苏、增菌的作用, 也有效地降低了漏检率。在检测速度方面应用PCR, 2 h就可以得到一部分结果, 另一方面采用优势菌可疑菌落直接鉴定, 简化了实验步骤, 加快了检测速度, 在多数情况下也能有效的缩短检测时间。能为患者的临床治疗及疫情的控制提供更及时可靠的依据。
, 百拇医药
    3. 2 三种方法结合应用的必要性 运用实时荧光PCR检测几小时内就可以检出致病菌, 而且敏感度很高[3], 即使微量致病菌或用药后致病菌死亡了也能检测出, 可为临床治疗和疫情控制提供及时的依据和指导, 但很多基层卫生部门PCR技术还没有开展或开展有一定的难度, 同时, 由于试剂盒开发的局限性, 检测只能限定在已开发的品种范围内, 有一定的局限性, 并且单独应用PCR技术无法分离得到致病菌株, 不利于更进一步的研究。运用平板直接分离鉴定优势菌落, 一般情况下3~4 d可以鉴别出致病菌并且可以分离到菌株, 基层卫生部门也易于推广, 但要注意培养基的种类要充足, 尽可能面广一些, 但此种直接鉴定容易造成漏检, 尤其是菌量较少或者用药后细菌发生理化性状的改变。运用增菌后平板分离检测鉴定[4], 此种方法最为可靠, 无论是食品检验国标还是通常食物中毒检测均以此法为准, 检出率高出许多, 因为它对致病菌有个复苏过程, 但耗费时间要多几天, 往往提供不了及时的参考依据, 相对更准确但不及时。当三种方法结合应用时, 在本实验过程中一天之内的检出率就达到72.2%, 总检出率达到88.9%, 明显优于单独运用任何一种方法。因此, 本文所述检测实验过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有必要对文述过程进行更进一步的优化与研究, 望读者多提宝贵意见。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崔燕. 甘肃省2006-2010年食物中毒事件分析.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2,18(6):10-12.

    [2]鞠琳,宋海波,刁平. 对不明原因食物中毒的分析探讨.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2003,10(1):53-54.

    [3]Hoorfar J. Rapid detec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enumeration of foodborne pathogens. APMIS Suppl, 2011,119(133):1-2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0:6., 百拇医药
------
    高安平 江苏省太仓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摘要】目的探讨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测过程,为基层卫生部门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提供一定参考。方法①实时荧光PCR细菌鉴定。②选择性平板直接分离培养,筛选优势菌落进行细菌鉴定。③选择性增菌后分离培养、细菌鉴定。结果综合三种检测实验结果,18起食物中毒中16起检出致病菌,检出率为88.9%;其中13起食物中毒当天检出致病菌,另1起第三天检出致病菌。结论应用该检测过程大大缩短检出时间,且检出率极高。

    【关键词】 食物中毒 检测过程 细菌鉴定 荧光PCR

    【分类号】R155.3

    我国各类食物中毒中,以细菌性食物中毒占多数[1]。目前,我国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测没有系统通用标准,而严格按照食品检验国家标准来进行食物中毒致病菌的检测,则检出时间太长,多数情况下起不到参考用药的作用,且很多细菌无检测国标。在此,作者运用实时荧光PCR进行快速检测,(高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