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3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360566
产后尿潴留53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25日 李彩霞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产后尿潴留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发生产后尿潴留病例53例,分析发生原因。结果 分娩镇痛占37.74%(20/53);助产术占28.3%(15/53);会阴侧切伴产道裂伤占22.64%(12/53);枕后位、枕横位占18.86%(10/53);产程异常占13.2%(7/53),其中急产5例,第二产程延长2例;巨大儿占0.06%(3/53)。结论 分娩镇痛、助产术、会阴侧切伴产道裂伤是产后尿潴留发生的主要原因,正确处理产程和产后及时指导产妇排尿可有效降低尿潴留的发生。

    【关键词】 产后;尿潴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 011年1月至2 012 年8月在我院发生产后尿潴留病例53例,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2 8.3±3.2)岁。初产妇50例,经产妇3例。孕周(37+2)~(41+5)周,平均孕周(3 9.5±1.5) 周。新生儿出生体重3 250~4200 g,平均体重(3 550.3±0.84)g。

    1.2 方法 根据病历资料列表统计胎方位、产道裂伤、会阴侧切、分娩镇痛、助产术、总产程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 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记数资料用χ2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娩镇痛占3 7.74 %(20/53);助产术占2 8.3 % 占(15/53);会阴侧切伴产道裂伤占2 2.64 %(12/53);枕位不正占1 8.86%(10/53);产程异常占13.2%(7/53),其中急产5 例,第二产程延长2 例;巨大儿占0.06%(3/53)。

    3 讨论

    3.1 尿潴留原因 产后尿潴留常见原因有[3]:①妊娠及分娩致腹壁肌、盆底肌肉松弛。孕妇妊娠时腹部扩张,产后腹壁松弛。腹压下降致膀胱逼尿肌收缩乏力,尿液无力排出,产生尿潴留。②分娩过程中膀胱、尿道受压致黏膜充血、水肿及肌张力下降。③产后不习惯平卧排尿或会阴疼痛恐惧,不敢用力排尿。④会阴侧切、裂伤,造成外阴创伤疼痛,使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紊乱,反射性的引起膀胱肌痉挛而产生尿潴留。⑤产前或产时应用解痉、镇静、麻醉药等降低膀胱的张力而致尿潴留。该组患者资料显示,分娩镇痛占尿潴留第一位,孕妇施行分娩镇痛后,膀胱感觉神经敏感性下降,产后短时间神经功能不能恢复,易发生尿潴留。枕位不正、助产术、产道裂伤易发生产程延长、产道水肿及分娩后会阴疼痛均是尿潴留发生的主要原因。急产时易发生尿道挤压、产道裂伤引起排尿困难,发生尿潴留。该组患者中有一例患者胎儿体重3550 g、胎吸助产、会阴侧切伴产道延裂、会阴水肿,产后淋漓排尿,产后第6天留置尿管后间断放尿16 h,累计排尿14600 ml, 经2 个月治疗痊愈。另一例病例, 第二胎,宫口扩张3 cm 发生尿潴留,间断放尿2000 ml, 因第二产程延长、胎儿窘迫在会阴侧切下行胎头吸引助产术,新生儿体重3150 g,总产程7 h35分。 产后仍排尿困难,给予留置尿管,累计插尿管110 d,B 超测残余尿<100 ml后拔出尿管,膀胱功能恢复正常共计190 d。

    3.2 尿潴留治疗体会 ① 一般治疗:给以心理安慰,关心、体贴、消除产妇对排尿疼痛的恐惧,鼓励产妇树立排尿信心。② 其他治疗:早期坐浴、理疗可减轻尿道及盆底充血、水肿,促进血液循环,解除膀胱平滑肌痉挛,有利于排尿。艾灸、针灸可调膀胱、理气机,活血通络,加强膀胱功能恢复,促进尿潴留排出。③药物治疗:开塞露纳肛法:开塞露是甘油制剂,通过高渗刺激直肠黏膜,增加肠蠕动,反射性刺激膀胱肌壁,使膀胱逼尿肌收缩、内扩约肌松弛引起排尿。拔尿管前3 d溴比斯的明片、哈乐片等应用有助于膀胱排尿。④抗生素应用:定期做尿培养,根据培养结果使用抗生素。⑤留置尿管时不建议行膀胱冲洗,否则增加感染机会。

    3.3 产后尿潴留的预防 ①孕期积极治疗泌尿系感染。②产时避免膀胱过度充盈,减少胎先露对膀胱的压迫,积极处理各种原因造成的产程延长,减低会阴侧切率,正确会阴缝合,减少疼痛。③使用分娩镇痛时注意产前、产后及时排尿。④产后4 h内指导产妇及早排尿,注意尿量及排尿是否通畅,必要时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要了解尿潴留原因,做好健康教育宣传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6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