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3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360550
乳酸菌片防治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25日 靳曼丽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乳酸菌片防治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效果。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小儿肺炎180例分为预防组60例,入院后即采取口服乳酸菌片,1岁内1/2片,2~3岁1片/次,3次/d;治疗组60例,发生继发性腹泻口服乳酸菌片,1岁内1/2片,2~3岁1片/次,3次/d;对照组60例,发生继发性腹泻常规处理,不应用微生态制剂治疗。结果 预防组继发性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组、对照组继发性腹泻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92.85%优于常规组总有效率51.16%,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通过对本次研究,观察到应用乳酸菌片可以显著减少小儿肺炎治疗过程中继发腹泻发生,促进继发腹泻恢复;应用正常肠道菌群制剂进行维生态治疗,可以预防和治疗继发腹泻。表明应用乳酸菌片可以显著减少小儿肺炎治疗过程中继发腹泻发生,促进继发腹泻恢复。

    【关键词】 乳酸菌片;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防治;效果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选取年龄6个月至3岁小儿肺炎,无腹泻、肺炎病程<3 d[2];除外先天性胃肠畸形、先天性心脏病、重症肺炎、免疫缺陷疾病、合并严重肝胆、心、肾功能不全疾病。

    1.2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来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小儿肺炎180例,其中男98例,女82例;年龄6个月至3岁,平均年龄1.2岁。

    1.3 继发性腹泻诊断标准 病儿入院后治疗过程中出现大便性状改变呈稀便、水样便,每日大便次数>3次,粪常规正常或轻度异常。并且排除细菌感染所致的肠炎。

    1.4 方法 将180例小儿肺炎分为预防组60例,入院后即采取口服乳酸菌片,1岁内1/2片,2~3岁1片/次,3次/d;治疗组60例,发生继发性腹泻口服乳酸菌片,1岁内1/2片,2~3岁1片/次,3次/d;对照组60例,发生继发性腹泻常规处理,不应有维生态治疗。

    1.5 观察内容 观察预防组、治疗组、对照组于入院后第1、3、5、7 d继发性腹泻发生率;对治疗组、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临床疗效:72 h内大便次数即粪便性状恢复正常为痊愈;72 h内大便次数即粪便性状明显好转为有效;72 h内大便次数即粪便性状无好转甚至加重为无效。

    1.6 统计学方法 采取SAS 3.0统计学软件,数据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继发性腹泻发生率 观察预防组、治疗组、对照组于入院后第1、3、5、7 d继发性腹泻发生率,并进行比较,具体见表1。

    2.2 临床疗效 对治疗组、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并对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具体见表2。

    3 讨论

    小儿肺炎治疗过程中应用广谱抗生素越来越广泛,抗生素对肠道正常菌群进行抑制、杀灭,使得肠道正常菌群数量急剧下降,严重者形成所谓的无菌状态[3],对正常的生物学屏障造成破坏及消化功能造成影响从而发生腹泻。

    随着微生态学研究深入,采取微生态制剂得到更为广泛应用,活菌制剂可以迅速对肠道菌群进行调整及补充,使有益菌得到定植,促进生物学屏障形成,促进维生素合成、葡萄糖分解,促进营养物质吸收,产生的乳酸和乙酸对肠道致病菌繁殖抑制[4],改善肠道运动功能,调节正常肠蠕动。

    日本代田稔博士成功分离了乳酸菌,进行了科学地强化培养;乳酸菌可以抵抗胃液和胆汁等杀菌作用消化液,进入肠道,并得到定值,提高肠道内益生菌的数量,对肠道微生态平衡进行维持和调整,促进肠绒毛上皮细胞增生,可以起到减少和预防继发腹泻发生[5]。

    通过对本次研究,观察到应用乳酸菌片可以显著减少小儿肺炎治疗过程中继发腹泻发生,促进继发腹泻恢复;应用正常肠道菌群制剂进行维生态治疗,可以预防和治疗继发腹泻。

    参 考 文 献

    [1] 陈洁.加强小儿慢性腹泻病的防治研究.中华儿科杂志,2010,48(4):241-243.

    [2] 秋林,林滨榕.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相关因素分析及微生态制剂的预防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0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