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35期 > 正文
编号:12336213
阿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3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5日 刘冬梅
第1页

    参见附件。

     

    

    【摘要】 目的 观察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将手足口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口服阿昔洛韦5~10 mg(kg?d),对照组采用病毒唑片5~10 mg(kg?d),观察临床体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症状体征消失比对照组早,观察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7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疗效好,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阿昔洛韦;手足口病;临床疗效

    

    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发疹性传染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尤其是5岁以下的孩子。本病主要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l病毒(肠道病毒感染)是其中的一种。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以夏秋季节患病最多,5~7月尤其是高发期。其潜伏期一般2~8 d。由于被传染上的孩子会在手、足皮肤或口腔黏膜上出现类似水痘样的小疱疹,因而被称为手足口病。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将手足口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口服阿昔洛韦5~10 mg(kg?d),分3次口服;对照组采用病毒唑片5~10 mg(kg?d),分3次口服。

    13 疗效标准 根据全国进作组统一规定的标准,治愈: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改善率天大于90%。显效: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改善率为70%~9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但仍遗留部分症状、体征、功能障碍,改善率为30%~70%。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改善率小于30%,进行量化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两组对比分析,24例观察组治愈12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7%。24例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92%。两组疗效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3 讨论

    31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体温多在385℃左右,持续2~3 d。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咳嗽、流涕、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头疼等不适,并常伴有咽痛。发热1~2 d后,舌、牙龈和口腔或颊黏膜开始出现粟米样红色斑匠疹或小疱疹,然后变为溃疡,疼痛明显,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疱疹后1~2 d,手、足等远端部位皮肤可见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斑丘疹在5 d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通常也会在一周内消退,愈合后不留痕迹。以上病损在同一患者身上不一定全部出现。一般患者几乎不需要治疗便可康复,通常在7~10 d内痊愈。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出现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手足口病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途径很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患者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感染。但不会在人和动物或宠物间传播。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为完善,即使感染,一般也不会发病(30岁以上者未见有发病报道),且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32 治疗疗效 阿昔洛韦Aciclovir,别名无环鸟苷。规格,①片剂:01 g。②胶囊剂:200 mg。③注射剂:250 mg,500 mg。④滴眼液:01%。⑤眼膏:3%。⑥霜膏剂:50,4。适应证: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肤和黏膜感染。①口服:02 g/次,5次/d(白天1次/4 h),疗程5~10 d。②静脉滴注:每次5 mg/kg,1次/8 h。疗程1~4周。不良反应:偶有头晕、头痛、关节痛、恶心、呕吐、腹泻、胃部不适、食欲不振、口渴、白细胞下降、蛋白尿及尿素氮轻度升高等。潜伏期2~7 d,多数患儿呈隐|生感染。典型病例呈急性起病,手、足掌或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手臂、腿部或臀部也可出现皮疹,偶见于躯干。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口腔黏膜内的疱疹可溃破成溃疡,疼痛明显。病程初期常伴有发热,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症状。该病呈自限性,皮疹于5~7 d后自然消退,不遗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口腔的溃破也多于1周左右自愈。重症患者除手足口病的典型临床表现外,可同时伴有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肌阵挛、心肺衰竭、肺水肿等。在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时,应提高警惕。

    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的症状体征消失比对照组早,观察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7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疗效好,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徐刚,鄢素华,蔡桂容无环鸟苷病毒唑和病毒灵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比较中华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17(1):2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5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