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29期 > 正文
编号:12318554
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后肝硬化PT测定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5日 李玉梅等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对比研究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后肝硬化凝血状态。方法 对25例健康体检人员,25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2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PT(凝血酶原时间)检测。 结果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P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酒精性肝硬化患者PT明显高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P<0.05)。结论 凝血酶原时间是凝血系统的一个较为敏感的筛选试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比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升高明显,所以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明显。

    【关键词】 酒精性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PT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该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后期则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障碍,多有出血倾向,直至上消化道大出血、颅内出血等是其重要致死原因。出血的原因很复杂,其中凝血功能障碍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本文对酒精性肝硬化和肝炎后肝硬化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 测定,发现酒精性肝硬化患者PT比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显著增高,说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明显。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健康体检人员25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2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25例,肝硬化患者均为我院临床明确确诊患者。

    1.2 检测方法 采用美国库尔特ACL ELITE Pro血凝分析仪,检测原理为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试剂为仪器厂家配套试剂。采集受检者空腹肘静脉血标本2 ml,3.8%枸橼酸钠(1∶ 9抗凝)。离心(3000转/分)30 min,上机测定。测定值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3.1 肝硬化疾病的发生使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出现障碍,不能及时有效的清除促凝物质,再加血管内皮受损,激活凝血系统,发生广泛的血管内凝血,需要消耗大量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因此就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PT主要由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Ⅰ、Ⅱ、 Ⅴ、Ⅶ、Ⅹ的水平决定,它在肝脏内的作用尤为重要,当肝硬化时,肝细胞充血、水肿、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栓塞明显,有时伴有肝细胞的缺血坏死,肝细胞坏死的面积越大,越严重,蛋白合成能力下降越明显,导致凝血因子合成越少[1]。上述凝血因子因合成障碍而含量降低时,即可引起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而发生凝血障碍。

    3.2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除肝细胞病变而引起的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外,引起凝血障碍还存在以下几点因素①长期酗酒,抑制营养吸收,扰乱肝脏Vit K依赖凝血因子的合成,引起凝血因子Ⅱ、Ⅶ、Ⅸ、Ⅹ量不足出现凝血时间延长[2]。②乙醛与凝血因子蛋白结合,形成半缩合醛,缩合醛、乙醇空间结构,使之失去活性,引起凝血障碍[3]。③乙醛与凝血酶原表面的纤维蛋白的结合部位的烷基结合,抑制两者相联,延长凝血时间[4]。引起凝血障碍,所以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凝血障碍明显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临床应引起对此类患者的重视,预防出血。

    参 考 文 献

    [1] 丛玉隆,魏玉香,张立文,等.肝硬化患者凝血、抗凝及纤溶指标的变化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31—34.

    [2] PODOLSKY D K, ISSELBACHER K J, BRAUNWALD K J.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 15th.New York: McGraw—Hill Professional Publishing, 2001:1341—135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3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