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27期 > 正文
编号:12325485
内镜下注射止血联合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76例临床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25日 李新龙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注射止血联合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02月至2012年04月就就诊于我院的76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患者(内镜下注射止血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38例患者(药物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9.6%,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经统计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下注射止血联合药物治疗是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建议临床继续研究探讨。

    【关键词】

    内镜下注射止血;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

    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的重症消化系统疾病,酸性胃液造成黏膜损伤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内镜下止血疗法已较为普遍的应用于临床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治疗中。笔者回顾性分析了内镜下注射止血联合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提供可靠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02月至2012年04月就就诊于我院的76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患者(内镜下注射止血联合药物治疗),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20~57岁,平均年龄(40.7±4.4)岁,对照组38例患者(药物治疗),其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19~55岁,平均年龄(41.5±4.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血原因以及发病时间,经统计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符合文献报道的消化性溃疡出血的诊断标准[1]:①持续性呕血,颜色由鲜红逐渐变为暗红,大便隐血实验阳性。②血红蛋白持续性下降,血尿素氮上升。③排除口服铁剂以及鼻咽部出血、咯血者。

    1.2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内镜下注射止血联合药物治疗:①内镜下生理盐水对溃疡面进行充分冲洗。②利用黏膜注射针注射肾上腺素:0.6 ml肾上腺素生理盐水+10 ml生理盐水。③注射不为为出血灶中央及溃疡边缘1~2 mm处以及基底部,每点注射量约为2 ml,注射总量最大为10 ml,以周围黏膜肿胀呈白色或紫红色为宜。④无活动性出血后,停止注射。⑤口服药物治疗:20 mg奥美拉唑(阿斯利康药业公司生产),0.4 g甲硝唑,克2次/d。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药物治疗,不做内镜下处理。

    1.3评价指标参照相关文献报道[2]对疗效进行评价:①痊愈:溃疡以及周围炎性反应消失,出血部位愈合良好。②显效:溃疡明显缓解,炎性反应明显减轻,未见活动性出血。③有效:超过50%的溃疡明显缓解,或进入愈合期。④无效:仍存在活动性出血,溃疡或炎性反应未见好转或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

    1.4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为SPSS 16.0版本统计学分析软件包,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痊愈28例,所占比例为73.7%,显效5例,所占比例为16.1%,有效3例,所占比例为7.9%,无效2例,所占比例为2.3%,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患者痊愈21例,所占比例为55.3%,显效8例,所占比例为21.1%,有效5例,所占比例为13.2%,无效4例,所占比例为10.4%,总有效率为89.6%,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经统计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胃肠黏膜层局部发生缺损,以肌层溃疡较为多见,愈合后多数形成疤痕[3]。消化道溃疡出血是常见的急危重症,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消化道溃疡出血常见的病因由胃溃疡、吻合口溃疡以及十二指肠溃疡为主,以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发生率最高。传统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主要采用抑制胃酸药物提高胃内pH值,抑制胃酸分泌以及止血药物治疗,但是止血效果不佳,治疗效果较差,往往需要急诊手术治疗。近年来内镜技术不断发展成熟,不断应用于临床的治疗中。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是临床公认的有效止血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无明显副反应,疗效确切的优点,能够在短时间止血,即时止血率高达80%以上。由此建议临床医师采用内镜下注射止血联合药物方案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1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