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31期 > 正文
编号:12150897
胆总管结石术后抬高T型管引流的观察和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1月5日 魏彩兰
第1页

    参见附件(2850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胆总管结石术后抬高T型引流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2例胆总管结石术后抬高T型引流管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与常规T型管引流进行比较。结果 平均引流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 早期抬高T型引流管具有缩短患者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等优点。

    【关键词】

    T型引流管;抬高引流;临床观察;胆总管结石术后

    

    作者单位:530409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

    胆石症是外科常见多发病,轻者表现为腹部疼痛,重者可并发中毒性休克,危及生命。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放置T型引流管,常规术后21 d拔除,我科对2007年2月至2010年4月间52例行术后早期抬高T型管引流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7年2月至2010年4月间共行胆石症手术103例。随机分为抬高T型管引流52例,其中男29例,女23例;常规T型管引流51例,其中男34例,女17例。所有患者均经彩超检查确诊为胆总管结石。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程度、病程、手术及置管方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引流方法,即[1]术后T型管引流的第10~14 d,如患者无发热、腹胀、腹痛,大便颜色正常、黄疸消退,胆汁引流量逐日减少(<50 ml/d),胆汁颜色正常(金黄色、澄清),可试行夹管。治疗组采用早期抬高T型管的护理方案,即在术后3 d时,将T型管从床缘边抬高至床边输液架上,高度以使引流量保持在不超过200 ml,否则过度抬高可能引起Oddis括约肌收缩,人为的引起下胆道阻塞,使胆汁逆流入肝窦,造成肝细胞停止分泌胆汁[2]。抬高期间,如果发现胆汁引流到引流袋中,则提示下胆道欠畅通,需要继续常规放置引流管。如果24 h后患者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现象,引流袋内没有胆汁或者石子等物流出,则表示下胆道通畅,可以夹管观察。如果夹管后出现畏寒、发热、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需要延长T型管引流时间。

    1.3 评价指标 观察患者住院时间,使用T型管引流时间及对患者满意度的调查。护理满意度分为一般、较满意、满意及很满意四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 t检验及 χ2检验,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住院时间及引流时间比较 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10~15 d,平均(12.3±2.1) d,引流时间7~12 d,平均(10.5±1.7) d;对照组住院时间19~23 d,平均(20.6±3.2) d,引流时间17~22 d,平均(18.4±2.4) d,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住院时间及引流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满意度调查 见表1。

    3 讨论

    胆总管术后常规放置T型管引流,目的是将胆汁引流到体外,以减轻胆总管下端及Oddis括约肌水肿,排出泥沙样结石,避免发生感染、术后再狭窄及胆管梗阻性胆瘘[3]。但是常规放置T型引流管存在很多弊端,可能因胆汁大量丢失引起电解质紊乱,或者引流管护理不当引起胆汁性腹膜炎等等。早期抬高T型引流管可避免胆汁丢失而造成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减少因长时间带管造成对患者机体的侵入性痛苦,减少因T型引流管受压,扭曲、滑脱等突发事件的发生而加剧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还可以缓冲胆道内的压力以缓解下胆道阻塞。另外,早期抬高T型引流管,还可以及时观察胆道梗阻的情况,以便及时处理[4]。

    3.1 术前护理 按护理常规做好手术前准备,向患者讲解胆总管疾病的相关知识,说明手术的意义、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事件,指导患者术后如何保护切口,进行咳嗽训练、呼吸功能锻炼及术后的注意事项等等,解除患者的顾虑和紧张等不良情绪,使其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3.2 术后护理

    3.2.1 一般情况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腹部体征的变化及腹腔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的变化,有无浑浊或者沉淀,注意有无出血或碎石等沉淀物、黄疸、感染、引流管堵塞等并发症发生,注意体温及大小便情况及黄疸的消退情况。如果腹腔管中有胆汁引出或者敷料有胆汁渗出需要及时常规放置引流管。

    3.2.2 预防并发症 T型管引流在胆道术后十分重要,护理不当会造成一些不应有的并发症。

    3.2.2.1 防止引流管堵塞的护理 保持引流管通畅,指导患者活动时需要注意引流管的位置。引流期间应每日冲洗引流管,利于胆道感染的控制和残石的排除,但是在胆道感染炎性反应期间应禁止冲洗。避免引流管受压、折叠、扭曲,经常挤捏引流管以调整管内负压。挤压T型管时不可逆行挤压,否则可能引起逆行感染。定期更换外接的引流管和引流袋。

    3.2.2.2 防止胆瘘的护理 密切观察腹部症状,有无腹痛、腹胀、腹膜炎、发热等腹部刺激症状,或者出现持续右上腹痛,肩背部放射痛,恶心、呕吐,白细胞增高,低热等全身症状时都应考虑胆瘘的可能[5]。充分引流胆汁是预防和控制胆汁性腹膜炎的有效方法,有利于瘘的愈合。协助患者半卧位或低半卧位休息,以利有效引流。

    3.2.2.3 防止T型管脱落的护理 T型管不能轻易移动或者拔出,否则导致胆汁外漏,出现胆汁性腹膜炎,妨碍术后的观察。将T型管妥善固定,每次换药后用胶布重新固定。引流外接接管长短要适宜,不宜太长,这样容易扭曲且有碍胆汁流出,增加胆道或者吻合口的压力;太短则妨碍患者坐立、翻身等活动。一旦不慎T型管滑脱,要立即报告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

    3.3 T型管拔除的护理 T型管一般在术后两周左右拔除,本观察中治疗组在3 d时早期抬高T型管,拔管前需夹管观察,此时需向患者宣教拔管的相关知识,有腹痛、发热、黄疸加重现象,须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如无,行T型管胆道造影,如确定胆总管下端已通畅,即可拔除引流管。在拔管以前需要放开夹子使造影剂流出。拔管后一周仍需密切观察。

    3.4 出院指导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出院指导,饮食需低脂、高维生素、少食多餐为主,多饮水。适当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如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及大小便颜色异常,应及时就诊。

    参 考 文 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5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