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29期
编号:12155104
餐后高血糖与血管性疾病的关系(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9期
     血糖增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小血管病变与大血管病变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可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2型糖尿病时血糖增高可显著增加动脉硬化性冠脉事件及脑血管病的患病风险。已有证据证明2型糖尿病的餐后血糖异常,特别是餐后高血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1]。近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与空腹血糖增高相比,餐后高血糖的危险性更大,其是冠心病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2]。本文对餐后高血糖对血管性疾病的作用及其机制做一综述。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逐渐进展的疾病,其特点是血管壁对多种因素所致的慢性损伤过程的反应。这种反应最终导致动脉壁出现纤维化及动脉粥样变。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初始阶段的病理性改变。除此之外,血管平滑肌功能异常与血管壁代谢紊乱(包括炎症、氧化应激与神经激素失衡)也出现于动脉粥样硬化早期[3]。

    近期研究显示,存在临床症状的心血管病患者中约2/3伴有糖代谢紊乱。这些患者空腹血糖可正常,主要表现为餐后血糖或糖耐量试验异常[4]。利用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评估后认为,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常出现餐后高血糖。人群调查研究表明空腹血糖低于90 mg/ml时其餐后2 h血糖可高于200 mg/ml,2型糖尿病早期阶段,甚至于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在正常范围内,餐后高血糖可致大血管并发症(如心肌梗死、脑卒中)及小血管并发症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9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