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28期 > 正文
编号:12155516
促红素不同注射方式的临床疗效比较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0月5日 郑珊 谷培利 孙晓芬 彭玉华
第1页

    参见附件(1360KB,1页)。

     【摘要】 目的 观察用不同的皮下注射法注射促红素对患者局部疼痛程度的影响以及临床疗效的比较。方法 采用对照法,100例行皮下注射EPO治疗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斜刺法和垂直注射法,观察并比较效果,包括局部疼痛程度、血常规结果(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结果 采用垂直注射法患者的局部疼痛程度低于常规斜刺法(P<0.05)。结论 采用垂直注射法皮下注射促红素可减轻患者局部疼痛程度,优于常规斜刺注射法,并且治疗效果没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进针角度;皮下注射;疼痛程度;促红素;治疗效果

    尿毒症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导致贫血的主要原因是肾脏功能进行性衰退引起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分泌不足。皮下注射促红素是治疗肾性贫血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但由于要持续间断用药,注射次数多,给患者增添了痛苦。2011年1月至6月河南省郑州市郑州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采用垂直进针皮下注射法注射EPO,与斜刺注射法比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6月本科收治的慢性肾衰患者,行皮下注射EPO治疗患者100例,男65例,女35例,年龄22岁~65岁。病例纳入标准:血红蛋白(Hb)/或红细胞压积(HCT)接近目标值(血红蛋白110~160 g/L,红细胞压积36%~50%);叶酸及各种维生素充分补充;未患有慢性失血、溶血、肿瘤等疾病;近3个月促红素用量恒定;感觉及表达能力正常。

    1.2 方法 将患者分两组。观察组(男28例,女15例)采用常规斜刺注射法,对照组(男37例,女20例)采用垂直注射法。选用三生制药生产的1万UEPO(益比奥);注射器采用洁瑞生产的一次性使用1 ml注射器;注药时间20 s。观察并比较两种注射法的效果,包括局部疼痛程度、血常规结果。

    1.2.1 注射方法 观察组患者取平卧位,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下缘,注射间距为1 cm,左手绷紧局部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快速刺入皮下,进针深度为针尖和针梗长度的2/3[1];对照组患者同样取平卧位,注射部位为腹部脐周,针头垂直全部刺入捏起的皮肤中,抽动活塞无回血后推药,并维持皮肤皱摺至注射完成。两种注射方法注射完毕均稍停1~2 s,快速拔针并用干棉签按压穿刺处片刻[2]注射时观察患者表情变化,询问患者疼痛感,并做好记录。每两月抽血查血常规1次。

    1.2.2 疼痛评估标准 根据口述分级评分法(VRS)进行疼痛评估。轻度:疼痛不明显,患者愿意接受治疗;中度:疼痛可耐受,患者尚可接受治疗;重度:疼痛明显,患者惧怕治疗。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比较发现,垂直注射法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局部疼痛程度。讨论原因是与皮肤解剖有关,皮肤分为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其中痛觉神经末梢主要分布于真皮内[3],斜刺法进针时针头斜面通过真皮组织层的距离和时间相对长于垂直注射法,是引起重度疼痛的可能原因之一[4]。上臂三角肌下缘因患者个体差异,皮下脂肪厚度不一,选此部位注射时易导致针头刺入过深,药液注入后使臂外侧上皮神经和腋神经同时受到刺激,加重疼痛。而腹部皮下脂肪较厚,垂直注射进针深度深,可确保药液注入皮下,神经受到刺激少,故疼痛较轻。此外,腹部皮下组织松弛,可减轻药液对皮下组织扩张性刺激引起的疼痛。同时,美国肾脏基金会透析质量效果协会建议血透患者EPO应作皮下注射。Beshyah等[6]进行了生长激素(分子量为221255)股部与腹部皮下注射的吸收率研究,发现腹部是生长激素最佳注射部位。EPO(分子量30400 U)与生长激素相似,所以从药物的吸收率方面讲,腹部更适合EPO的吸收。综上所述,垂直注射法既能保证疗效,又可降低患者的局部疼痛程度,增加患者舒适感,优于传统的斜刺注射法。

    参 考 文 献

    [1] 崔炎.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04-305.

    [2] 张淼,刘静波.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观察与护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60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