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26期 > 正文
编号:12159318
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患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5日 朱晓菡 李惠翔 裴亚
第1页

    参见附件(4069KB,3页)。

     入院第6天组织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包括心理护理等,使之对本身疾病有所认识积极配合治疗。讲解、观看录像、组织听讲座

    入院第7天让患者及家属了解体育锻炼在治疗中的意义, 掌握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 根据年龄、体力、病情及有关并发症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并长期坚持。讲解、个体化指导

    入院第8~9天告知患儿及家属药物治疗胰岛素的类型、作用、使用方法(尤其是如何正确抽吸和注射胰岛素)。讲解、示教、个体化指导

    出院前1 d出院后坚持药物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预防并发症,定期复查。讲解、发放健康手册

    出院当天填写调查问卷

    1.2.2 医务人员培训 护士长组织科内护理人员学习护理路径的目的、实施方法、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标准,不定期检查健康教育路径的落实率。

    1.2.3 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 住院当日向患儿及家属发放临床护理路径表,解释路径的内容及作用。由责任护士按照当日健康教育路径向患儿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并做出相关评价。

    1.2.4 效果监测 患者出院前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允许患儿和家属共同填写,对其健康教育效果及满意度进行测试。包括糖尿病相关知识调查表、认知态度和行为改变调查表、低血糖发生率调查表、满意度调查表。糖尿病相关知识调查表包括糖尿病的基本知识(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如何检测血糖、血糖控制目标、饮食治疗(热量计算、饮食替代)、运动治疗等,满分共100分、答卷得分≥80分者视为掌握;认知态度和行为改变调查表主要包括遵医行为、饮食控制、主动运动、自我足部护理、自我血糖监测等方面,主要通过医护人员的日常监测来完成;低血糖发生率调查表主要通过依靠病程记录来完成;满意度调查表包括护士的服务态度、护患沟通(讲解是否及时、充分、耐心)、操作技术等方面来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总分≥90分为满意。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认知态度和行为改变情况、低血糖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比较见表 2。

    表1

    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认知和行为改变情况、低血糖发生率、满意度比较[n(%)]

    

    组别例数

    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认知态度和行为改变低血糖发生率

    满意度

    掌握不掌握良好一般有无满意不满意

    观察组4036(90.0)4(10.0)35(87.5)5(12.5)34(85.0)6(15.0)38(95.0)2(5.0)

    对照组4230(71.4)12(28.6)28(66.7)14(33.3)27(64.3)15(35.7)37(88.1)5(11.9)

    χ24.064.484.090.52

    P<0.05<0.05<0.05>0.05

    3 讨论

    3.1 路径化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率和自我防护技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儿童糖尿病往往为Ⅰ型糖尿病,需长期胰岛素替代治疗,患儿及家属对糖尿病的病因、并发症认识不足,导致依从性差,血糖控制欠佳,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易出现低血糖而中断胰岛素治疗和急性感染易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时危及生命[3]。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技能是防治糖尿病的关键。健康教育路径是以严格的时间框架为指导, 制定并实施了医护均认可的标准化流程,不但使护理人员有预见性、有计划地按照路径流程工作,同时也可使患者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增强了患者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其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1]。护理人员将教育内容分次少量进行,避免护士为了应付检查而采取“填鸭式”的健康教育,或由于护理人员知识不足、经验少造成的护理效果差,达不到预期目标[4]。有表2可以得知,路径化教育组的患儿和家属对糖尿病的病因、常见症状、胰岛素治疗、膳食结构、运动、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性等知识的认知率比常规教育组明显增高,自我防护技能也较常规教育组有了较大提高,且路径化健康教育组糖尿病低血糖的发生率也大大降低,说明路径化健康教育比常规性教育更能提高糖尿病患儿和家属对糖尿病的认知率和依从性,从而能自觉的控制饮食、坚持胰岛素治疗、加强体育锻炼、加强自我血糖监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血糖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生活质量,确保患儿正常的生长发育。但是由上表可以看出健康教育效果不达标者仍然占有较大比例,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与患儿自律性较低、家属过分溺爱孩子或过度依赖医务人员有关。

    3.2 循序渐进的路径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体现了患者的知情权,增加了护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路径就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时间表和计划表,使护士知道做什么,怎样做[1]。工作人员根据统一标准采取行动,避免了因交接班环节的失误或医护人员个人工作习惯不同,造成治疗护理质量差异,保障了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和连续性,从而降低了医疗护理事故和差错的发生率,减少护、患间的纠纷,确保护理工作顺利进行,提高了护理质量。当患者一入院,护士便向患者发放“临床护理路径实施表”,向患者讲解路径的内容及最后所要达到的目标[5]。让患者事先了解健康教育的基本情况,减少了患者的思想顾虑,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增强了患者的参与意识,充分体现了患者的知情权。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要求护理人员每天主动向患者讲解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护患关系有被动转换为主动参与,有利于护患之间语言和情感的交流,同时还无形中增加了护患交流机会、满足了患者及其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此次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较对照组比例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我们临床上现在所实施的优质护理服务有关。

    参 考 文 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069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