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21期 > 正文
编号:12163472
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治疗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25日 王富收
第1页

    参见附件(2312KB,2页)。

     【摘要】 目的 观察益气化瘀类中药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5例患者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6.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疗效,但不良反应发生原因有待研究。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治疗;治疗分析;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pectoris)是一种冠心病的急性心脏事件,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介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临床综合征。稳定型心绞痛胸部不适的性质与典型的劳力型心绞痛相似,通常程度更强些,经常被描述为疼痛,可持续长达30 min,偶尔将患者从睡眠中痛醒。心绞痛发生频率、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增加;出现静息型或夜间型心绞痛;胸痛放射至附近的或新的部位;发作时伴有新的相关特征如出汗、恶心、呕吐、心悸或呼吸困难。近年来,通心络胶囊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越来越普遍,疗效报道不少。本研究运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式,旨在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为国内多中心交流提供一定的数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通心络组)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52~81岁,平均57岁;其中恶化型心绞痛32例,自发型心绞痛5例(不含变异型心绞痛),初发型心绞痛8例。对照组45例,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53~78岁,平均55岁;其中恶化型心绞痛34例,自发型心绞痛4例(不含变异型心绞痛),初发型心绞痛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分布无统计学差异性(P>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即硝酸酯类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他汀类药物、钙离子拮抗剂或β受体阻滞剂,根据病情加用低分子肝素等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4粒,3次/d,饭后服用,2个月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临床症状疗效判定:参照2004年卫生部制定的标准评定。心绞痛基本消失或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较用药前减少≥80%为显效;减少≥50%,<80%为有效;减少<50%为无效。②心电图疗效判定:静息心电图原有缺血性ST段恢复>0.1 mv或ST段恢复正常为显效;ST段恢复0.05~0.1 mv或相应导联T波变浅50%以上为有效;静息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sup>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2.2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组服药期间,有5例出现了皮下瘀斑,3例出现牙龈出血,13例出现轻度的胃肠道反应如胃肠不适和轻度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2%;对照组仅出现了6例皮下瘀斑,5例牙龈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发生率较高,提示通心络胶囊有可能会致使一定的胃肠道反应。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是因冠状动脉痉挛、血管内皮粥样板块形成、血小板聚集、粘附和冠脉血栓形成等导致冠脉血流减少。病情变化迅速,能发展为稳定型心绞痛,发病率和死亡率高。通心络胶囊主要成分为赤芍、水蛭、冰片、人参、全蝎、土鳖虫、蜈蚣、蝉蜕等,能起到补气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且对血液和血管能具有双重功能,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1]。对通心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通心络的干预下,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压会随用药剂量的增加而发生明显改善。通心络还能通过增强纤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通心络的抗炎作用表现在能通过降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ET和vWF,提高NO水平,从而抑制血管局部炎症反应。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达到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目的[2]。有研究表明,通心络胶囊可提前改善缺血心肌功能,预防左室心肌重构,改善左室整体收缩功能,这可能与通心络胶囊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缓解血管痉挛,保护微血管完整性和阻止再灌注损伤等多功能有关[3]

    本研究表明,通心络胶囊对缓解心绞痛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改善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的同时,能通过减轻心肌细胞内的钙超载和脂质过氧化,直接保护心肌;解除冠脉痉挛,选择性扩张冠脉,包括狭窄部位附近的血管及侧支血管,能使心内膜下血流重新分布,增加心外膜、心内膜血流比值,明显增加冠脉血流量;通过降低血压和心脏后负荷,减慢心率及其负性肌力作用减少心肌做功,同时抑制交感神经活性,降低心肌耗氧[4],从而减轻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的程度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31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