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14期
编号:12092451
医疗陪护现状分析与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4期
     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因医院护理人员配置严重不足,于是陪护作为一种新生力量应运而生,陪护率的控制与“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之间的矛盾亦日益突出,医院内陪护的存在成为现阶段的一种客观事实[1]。如何使这支队伍以规范的形式融入医院正常护理管理相关工作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陪护人员的现状、存在的必要性、对策等方面进行分述。

    1 陪护现状

    1.1 陪护人员的构成。从事陪护的人员大多是下岗工人、进城务工的农民、社会闲散人员,他们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大多是老乡或亲戚关系。

    1.2 身体状况不详,缺乏健康体检证明。

    1.3 没有经过培训,缺乏基本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

    1.4 人员杂乱,纪律性差,难以监管。陪护为患者家属雇请,与医院无经济、法律关系,他们不屑医务人员对他们的管理。串病房扎堆聊天、打牌、打麻将、聚众喝酒、斗殴甚至赌博等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给患者健康安全也带来了隐患。有的陪护,看到患者病情加重或工作中犯了错误,干脆溜之大吉,搞得家人措手不及,一时又难以找到新的陪护,只好自己陪护,耽误了工作。

    1.5 收费无标准,漫天要价。患者住院了,家属都很着急,又不了解陪护行情,陪护经常趁机抬价;有的家境好的雇主为了使陪护能更好的照顾患者,给的工资可会高些,造成陪护间相互攀比,节假日更是要求家属加工资,搞得家属很无奈。

    1.6 无归属感。陪护属散兵式,无隶属的组织,缺乏系统的组织管理,工作不稳定,个人遇到困难也无人关心帮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4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