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095336
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25日 邹力君
第1页

    参见附件(3139KB,3页)。

     【摘要】 目的 分析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相关因素。 方法 针对2005年5月至2010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188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生存率,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188例患者,中位年龄55岁,7例有乳腺癌家族史,58.2%的患者合并有心血管或内分泌方面疾病。168例为浸润性导管癌占89.4%;93.6%为T1,T2期患者;临床分期分别为29例属于Ⅰ期占15.4%,122例属于Ⅱ期占64.9%,35例属于Ⅲ期占18.6%,2例属于Ⅳ期占1.1%。本组5年无病生存率(DFS)为71.4%,总生存率(OS)为86.5%。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及辅助化疗周期数对无病生存和总生存均有显著影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BC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是临床分期。随访期间发生局部复发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有22例,发生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的有49例,其中31例(16.4%)的患者同时出现2个部位以上的转移导致死亡。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可伴有恶性肿瘤家族史、易发生内脏转移,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其临床分期是预后相关的重要独立因素。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特点;预后相关因素

    

    

    作者单位:467000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外科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高度异质性恶性肿瘤之一[1],据资料统计,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它的发病常与遗传有关[2],以及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3]。乳腺癌无论在分子生物学特征、组织形态、免疫表型还是对治疗的反应上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可使治疗更加个体化和有效。内分泌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4]。三阴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rcinoma,TNBC)[5]是指ER、PR、HER2三者均为阴性表达的乳腺癌,因为缺乏内分泌治疗及针对HER2的分子靶向治疗的相应靶点,其治疗手段的选择相对于其他乳腺癌也就相应受到限制[6],目前治疗手段主要依靠化疗。但是,由于大部分患者体质弱且并发症复杂,一般对化疗耐受差,本研究旨在了解TNBC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相关因素,以期指导TNBC的临床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5年5月至2010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188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位年龄55岁,7例有乳腺癌家族史。58.2%的患者合并有心血管或内分泌方面疾病。168例为浸润性导管癌占89.4%,其余20例包括4例髓样癌、7例导管内癌、5例浸润性导管癌合并导管内癌、2例黏液癌、2例乳头状腺癌。93.6%为T1,T2期患者,6.4%为T3,T4期患者。临床分期分别为29例属于Ⅰ期占15.4%,122例属于Ⅱ期占64.9%,35例属于Ⅲ期占18.6%,2例属于Ⅳ期占1.1%。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应的局部(手术或放疗)和系统治疗(主要指辅助化疗)等综合治疗。173例(92.3%)患者进行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保留乳房手术。41例进行了放疗,主要采用60Co或直线加速器, 照射靶区主要包括胸壁、锁骨上区或转移部位,一般剂量为50~60Gy,保乳手术术后放疗剂量为60Gy。123例进行了辅助化疗,辅助化疗方案主要采用含蒽环类药物的联合化疗,部分采用CMF方案(CTX、MTX和5FU)方案。

    1.3 随访

    随访从治疗开始计算,所有患者均随访至2010年9月止,随访率为100%。复发指临床或组织学显示同侧乳腺或区域淋巴结复发,远处转移指根据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显示有远处疾病。无疾病进展时间(PFS)指从手术后的第1天开始至第1次复发、转移或死亡的时间,总生存时间(OS)指从手术后的第1天开始至死亡或末次随访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临床资料的描述采用百分比或中位数;临床病理指标单因素分析采用χ2 检验;患者生存情况用KaplanMeier 方法进行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TNBC的转移情况

    随访期间发生局部复发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有22例,发生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的有49例,其中31例(16.4%)的患者同时出现2个部位以上的转移导致死亡。

    2.2 TNBC的生存情况

    在随访期间,共有33例患者死亡,其中2例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病,余均死于肿瘤。1,3,5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95.8%,89.4%和86.5%。1,3,5年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97.7%,86.3%和71.4%。

    2.3 预后相关因素

    将各项临床特点对5年无病生存和总生存的影响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如表1,临床分期及辅助化疗周期数对无病生存和总生存均有显著影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如表2,TNBC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是临床分期。

    表1

    TNBC患者生存相关单因素分析

    

    临床特点例数5年DFS(%)P值5年OS(%)P值

    T分期

    T1+ T2176(93.6%)69.5

    T3+ T412(6.4%)61.30.6659

    86.261.40.1845

    有转移淋巴结与清扫淋巴结总数的比例

    <20%139(74.3%)73.4

    ≥20%49(25.7%)38.50.4117

    85.163.7

    0.0204

    临床分期

    Ⅰ期+ Ⅱ期151(80.3%)72.6

    Ⅲ期+ Ⅳ期37(19.7%)47.70.0018

    87.850.8

    0.0003

    脉管瘤栓

    无160(85.4%)69.8

    有20(14.6%)49.20.1204

    83.568.8

    0.029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139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