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095162
振源胶囊对52例无症状心衰患者的干预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25日 刘忠贵 王先明 张加力
第1页

    参见附件(1990KB,2页)。

     表1

    射血分数、左室内径结果(x±s)

    

    分组n治疗前后LVEF(%)LVDS(mm)LVDD(mm)

    对照组24

    治疗前40.6±8.0b43.8±4.4c56.7±3.7

    治疗后43.5±11.0a b41.1±2.7c56.2±3.1

    治疗组28

    治疗前43.6±6.7c45.5±5.4b58.0±5.5

    治疗后50.0±11.9ac42.5±5.6b57.1±6.0

    注: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aP<0.05;治疗前后各组组内比较:bP<0.05,cP<0.01。

    2.2 6 min步行距离试验结果,见表2。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无差异。治疗前后各组内比较该值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

    2.3 发展为显性心衰病例数,见表3。治疗前、后两组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临床病例6 min结果(x±s)

    

    分组n治疗前(m)治疗后(m)

    对照组24256.4±41.0a270.9±53.2a

    治疗组28260.0±41.0a283.0±51.8a

    注:治疗前后各组组内比较:aP<0.01

    表3

    发展为显性心衰病例数

    

    分组n显性心衰(个)无症状心衰(个)显性心衰发生率(%)

    对照组2442016.7

    治疗组2832510.7

    注:两组比较:P>0.01

    3 讨论

    无症状心衰目前尚未引起临床重视,而一旦出现心衰症状,病情将进行性加重,平均寿命为5年,严重者平均寿命仅1年。早期治疗无症状心力衰竭,有可能防止或延缓其发展为显性心衰,以减少心血管事件。这也体现了中医“治未病”思想。无症状心衰中医学尚无确切描述,参考对心衰的描述,多为 “喘证”、“水肿”范畴。对心衰病机的认识,《内经》云“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提示气虚为基本病机。现代研究也大多认为心衰以气虚证为主[5],或发展为气阴两虚、阳虚水停等[6]。综合上述研究,我们认为无症状心衰即心衰的早期,也应是气虚为主,或兼有阴虚等。据此选用益气养阴扶正之振源胶囊,对无症状心衰进行干预。振源胶囊主要成分含人参果皂甙,文献报道用于心衰、心肌缺血、心绞痛等治疗[79]。

    超声心动图在心衰(尤其是对无症状心衰)的诊断中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了目前临床常用的反映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室重塑指标(左室内径)作为观察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振源胶囊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优于对照组。对于减小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也有作用,但此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该药可以有效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和左室结构。研究表明,6 min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6 mWT)简单、安全,具有良好的重复性[10],能独立提示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发病率、死亡率。本研究结果显示振源胶囊可以有效改善患者6 min步行距离。虽然此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从改善的步行距离来看(平均增加23 m),有优于对照组(平均增加14 m)之趋势。在发展成为显性心衰的病例数比较方面,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但从统计数值来看,已显示出趋势表明振源胶囊似优于对照。

    综上所述,振源胶囊对于改善无症状心衰患者左室功能、临床预后具有一定作用。对丰富中医药治疗心衰手段,发挥中医“治未病”思想具有一定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 Ho K K, Anderson K M, Kannel W B, et al.Survival after the onset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in Framingham Heart Study subjects. Circulation Jul, 1993, 88:107115.

    [3] 姜蓉蓉,吴云.苯那普利对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心血管内分泌的影响.临床荟萃,2003,18(3):143144.

    [4] 黄彦生,李静宇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9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