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077391
165例重症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的气道管理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5日 石彩晓
第1页

    参见附件(2357KB,2页)。

     【摘要】 目的 对165例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给予早期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和护理。方法 所有患儿均入住PICU,早期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结果 165例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 161例患儿痊愈或好转出院;2例放弃治疗,2例病情恶化抢救无效死亡。最短上机时间3 d,最长上机时间55 d,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例。结论 及早提供呼吸支持机械通气,加强气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妥善固定,防止气管导管脱管和移位;采用密闭式吸痰管,给予有效吸痰,防止低氧血症;加强撤机前后的护理。大大提高了重型及危重型手足口病的救治成功率。

    【关键词】

    重型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气道管理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以EV71型、CVA16型多见)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和神经源性肺水肿[1]。我院为河南省收治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定点医院,2010年2月至2010年10月PICU共收治重症手足口病患儿316例,其中机械通气患儿165例。经过严格的隔离,精心的临床治疗、周密的观察及严格的呼吸道管理,取得较满意效果,本文收集165例重症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完整的临床资料,对其病情观察及呼吸道管理方面的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5例患儿均符合卫生部制定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10版)》危重型诊断标准,均为<3岁患儿,病程<3 d。前期表现:烦躁、持续昏睡、呕吐、抽搐;早期表现:高血压、心动过速(无发热)、呼吸急促、血糖升高;典型表现:昏迷、脑水肿、脑疝、休克、血压、呼吸及心率异常,肺部湿啰音,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PaO2 下降,PaCO2 升高,X线片示肺泡性肺水肿。其中男125例,女41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3岁,平均年龄1岁2个月。住院天数5~26 d,平均7.5 d。165例危重型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或降低、肢端循环差、四肢末梢凉等表现。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入住PICU,早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通过选择适宜的气管导管,妥善固定,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撤机前后的护理等。

    2 结果

    165例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中, 161例患儿痊愈或好转出院;2例放弃治疗,2例病情恶化抢救无效死亡。最短上机时间3 d,最长上机时间55 d,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例。

    3 气道管理

    3.1 上机前准备工作

    呼吸机的准备:连接呼吸机气源、氧源、电源,使其处于备用状态,连接模肺,调整呼吸机模式及参数。

    抢救物品的准备:阿托品、盐酸肾上腺素、地西泮、复苏囊、氧气、气管导管、喉镜、吸痰器、痰管、胶布等患儿的准备:摆好体位开放气道,吸引器处于备用状态、连接好简易复苏器,以备必要时正压通气,如患者躁动不安应给予适当镇静。

    3.2 气管导管的选择 为保证有效通气,多采用带套囊的气管导管,以密闭气道,保证通气效果。保持气囊压力适宜,理想的气囊压力能有效封闭气囊与气管间隙的最小压力,一般2.45 kPa。上机早期不主张气囊放气,以维持呼气末持续正压(PEEP),防止肺泡塌陷。

    3.3 气管导管的固定 患儿一般采用经鼻插管,用“工”字型胶布固定气管导管,防止导管移位或脱出,准确记录气管插管的深度。遇有神经源性肺水肿合并脑干脑炎患者,其吞咽反射消失,持续流涎易造成固定导管的胶布松脱,应及时洗净口鼻腔分泌物并更换胶布固定导管,可采用改进方法“人”字型固定。注意观察胸廓起伏情况,听诊双肺呼吸音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早处理。

    3.4 做好气道湿化 湿化液选用无菌注射用水,温度以34℃~36℃为宜,痰液粘稠的患儿,每次吸痰前可用生理盐水0.5~1 ml/次注入气管内以稀释痰液。保持病室温湿度适宜,湿度50%~60%。

    3.5 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 对于PEEP较高的患儿选用密闭式吸痰管,可避免PEEP的波动[2]并且吸痰时不间断机械通气,防止肺泡塌陷及低氧血症出现,降低吸痰引起的感染机率。早期主张减少吸痰、按需吸痰,防止因吸痰操作刺激反射性引起颅内压增高,加重脑损伤。一般当听到痰鸣音、氧饱和度下降或潮气量下降等吸痰指征时再行吸痰。

    2.6 密切观察呼吸机运行情况,观察有无人机对抗。常见人机对抗的原因有:①气道分泌物多;②气管插管位置不当;③缺氧诱发呼吸过快;④气道痉挛;⑤气胸;⑥心理恐惧、烦躁;⑦呼吸机故障[2]。根据不同的报警提示,及时通知医师,并协助查找原因,及时解除报警。

    2.7 撤机前后的护理 患儿意识好转,生命体征稳定;胸片示渗出较前吸收减少;自主呼吸良好;吸痰耐受;咳嗽反射强;拔管前12 h停用一切镇静药物;撤机前1~2 d松气囊;充分拍背吸痰;撤机前后禁食6~8 h,准备好抢救物品:氧气、复苏囊、抢救药品、吸痰管、气管导管及喉镜。撤机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护,给予生理盐水20 ml+肾上腺素0.5~1 mg+地塞米松5 mg雾化,减轻喉头水肿,保持气道通畅。对于咳嗽反射弱、声嘶、喉头水肿严重的患儿给予俯卧位头偏向一侧体位引流,必要时喉镜挑开会厌彻。

    4 讨论

    手足口病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肺水肿、循环衰竭,且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1~2岁幼儿发病率较高。病情变化迅速,病死率高[3]。早期进行机械通气、加强气道管理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通过对本组患者的护理,我们体会到:早期观察和识别重型及危重型手足口病,及早提供呼吸支持机械通气,加强气道管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35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