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077316
利巴韦林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160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5日 李艳萍
第1页

    参见附件(1088KB,1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利巴韦林治疗160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治疗组80例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对照组80例给予山香圆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巴韦林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利巴韦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分析

    上呼吸道感染是指喉部以上,上呼吸道的鼻和咽部感染,是小儿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发于冬春两季[1]。该病的传播途径包括含病毒的飞沫、被污染的用具等,90%为病毒感染,其主要临床症状是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痛等,甚至引发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2]。目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多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又名病毒唑,为治疗病毒性感染疾病的首选药物。本文对于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80例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60例,均确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其中男87例,女73例,年龄3个月至12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儿例数、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综合性治疗,进行止咳及其他对症治疗,对于细菌感染者适当使用抗生素等。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山东凤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066,批号:100816)0.5 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只采取常规综合性治疗,3 d为一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发热、咳嗽、鼻塞、咽痛、咽部充血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总体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3 疗效标准

    治愈:体温正常(<37℃),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3]。显效:体温正常,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其他基本达到痊愈标准。有效:病情好转,临床症状、体征减轻。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一般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

    治疗组患者发热(2.3±0.7)、咽痛(2.5±1.7)、鼻塞(2.1±1.3)、咽部充血(2.3±1.0)及咳嗽(1.7±0.4)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2.9±0.9; 3.0±1.4; 2.6±1.4; 2.7±1.6; 2.3±0.6),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临床治疗效果

    治疗组80例患者,治愈50例,治愈率为62.5%,显效24例,显效率为30.0%,有效5例(6.3%),无效1例(1.3%),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80例患者,治愈38例,治愈率为47.5%,显效22例,显效率为27.5%,有效和无效均10例(12.5%),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两组在治疗期间具有轻微腹泻,停药后均痊愈。

    3 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是急诊及发热门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常规治疗以抗病毒、抗炎对症治疗为主[4]。利巴韦林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进入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迅速磷酸化,抑制病毒RNA多聚酶和mRNA鸟苷转移酶,引起细胞内鸟苷三磷酸的减少,损害病毒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使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受到抑制[5]。因其作用确切,临床常用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等的治疗。本文应用利巴韦林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80例,治愈率为62.5%,有效率为92.5%,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 考 文 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088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