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077351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5日 李建新 王林 赵志龙 许剑杨 史晓宇
第1页

    参见附件(2113KB,2页)。

     【摘要】 目的 观察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结果 将50例行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胸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明显,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开胸手术;肺叶切除术;非小细胞肺癌

    

    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约占所有肺癌的80%左右,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1]。临床上对于病变局限、无明显的周围器官侵犯或远处转移的Ⅰ、Ⅱ期及部分估计可以全部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主要采用手术治疗,预后较好。国内王树军[2]等研究发现,肺癌经手术治疗后,患者的5年存活率在半数以上,而采用单纯化疗或放疗,患者的5年存活率低于10%。关于肺叶切除的手术方法主要有VATS和传统的开胸手术,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分别用两种方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等情况做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50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41~70岁,平均56.4岁;病理分型:鳞癌12例,腺鳞癌9例,腺癌4例;对照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40~72岁,平均56.7岁;病理分型:鳞癌11例,腺鳞癌8例,腺癌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理分型等一般情况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进行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健侧单肺通气,取健侧卧,位于胸下部放置软垫,并保持胸部略隆起,使肋间隙增宽。常规消毒,铺无菌单(同时备好传统开胸手术器械)。于腋中线第7肋间作一长约1.5 cm的切口,插入stryker300胸腔镜,探查胸腔内病变情况,于腋前线第4或5肋间作一长约4 cm的操作口,同时在腋后线作长约2 cm的操作口,然后置入无损伤卵圆钳及分离钳,首先将胸腔粘连进行分离,再次确定病变部位,仔细游离病灶肺叶动静脉血管和支气管,应用腔镜切割缝合器进行切除[3],然后常规清扫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术前准备同观察组,手术切口为标准的胸外侧切口,于第5、6肋间隙进入胸腔,利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对不全叶裂进行处理,仔细游离病灶肺叶动静脉血管,丝线结扎并缝扎后切断,用闭合器将支气管闭合,常规清扫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5.0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疗效 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共2例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胸腔积液,1例漏气,并发症发生率为8%;对照组共10例出现并发症:3例胸腔积液,2例漏气,4例出现切口慢性疼痛,静脉血栓栓塞症1例,均经积极处理好转,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两组比较,χ2值为5.70,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电视胸腔镜手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技术与传统的开胸手术比较具有以下特点:胸腔镜辅助下做手术切口,由于切口小,对组织损伤少,并且手术不必将肋骨切断,开胸及关胸均很快,大大减少了手术出血量;并且手术过程中利用双腔气管插管,减少了对肺组织的挤压、牵拉性损伤,保护了肺功能;术后疼痛轻,利于恢复,使得术后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缩短,而传统开胸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时主要采用胸部后外侧切口,由于切口较长,对组织损失大,因此术中出血量较大,并且往往出现术后切口疼痛及肋间神经痛等特点;有的患者由于术后上肢活动受限,还会遗留“冰冻肩”等后遗症[4]。对于年龄较大或者肺功能较差的患者,由于开胸手术创伤大,不能耐受手术而失去了治疗的机会[5]。

    本研究表明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很好的疗效,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传统开胸手术好。然而,我们体会到在手术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肺血管的处理:肺血管的处理是非常复杂的操作,若操作不当很易出现大出血,导致中转开胸。在操作时,充分将血管鞘膜打开,游离血管之前先将肺动脉主干和分支间的淋巴结摘除干净,然后再尽可能完全游离肺部血管,以利于切割缝合器的置入,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病例需要中转开胸手术。

    综上所述,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明显,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参 考 文 献

    [1] 邝浩斌,黄冬生.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3-4.

    [2] 王树军.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外科综合性治疗进展.临床肺科杂志,2010, 15(1):67-69.

    [3] Whitson BA, Groth SS,Duval SJ,et al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1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