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2077532
高血脂对脉络膜血管超微结构的影响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5日 林鸿 徐国兴 郭健 谢茂松 郑学栋
第1页

    参见附件(3541KB,3页)。

     血脂主要是指血液中的中性脂肪,即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高脂血症是现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大量研究表明,较高的TC、TG和LDL对全身各种血管均会造成损害。本研究应用改良的高脂饲料喂养兔,结果显示血中TC、TG和LDL水平均明显高于普通饲料喂养的兔,且血脂水平随喂养时间逐渐升高,从而成功建立了高血脂动物模型以研究高血脂对脉络膜血管的影响。本实验选择大白兔作为动物模型,因其色素上皮层缺少色素而充分暴露出脉络膜组织,能够同时观察到视网膜和脉络膜两层血管和组织变化过程,这是选择兔为模型一个非常突出的优点。

    血管内皮细胞[2](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s)是连续被覆在全身血管内膜的一层细胞群,是人体最大的、高度特化的、功能异常活跃的内分泌、旁分泌及代谢器官,可分泌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对血管的增生、管壁的炎症修复、维持血管壁张力和血液的流动具有重要的作用[3]。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将导致血管的一系列继发性损害。由于血管内皮细胞直接和血液接触,很容易受到血液中病理生理变化的影响,具有易损伤的功能性界面。因此,高血脂等损伤因子首先作用于血管内皮,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endothelial dysfunction,ED)。

    脉络膜血管丰富,由3个血管层组成,即脉络膜毛细血管层、Sattler层和Haller层。脉络膜毛细血管与系统循环的毛细血管不同,管壁薄,管径大,具有窗孔结构,直径大于200A的物质也可畅通无阻。此外,脉络膜血流量要高于全身其他组织器官,是脑组织血流量的10倍[4]。这些特征决定了脉络膜血管受血液理化性质的影响较大。本研究结果证实高血脂同样可以通过损害血管内皮细胞而对脉络膜血管造成不良影响。随高脂喂养时间增长,脉络膜毛细血管内皮病变加重,喂养3个月可出现: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形,吞饮泡减少,细胞核形态极不规则,异染色质边集。内皮细胞间连接破坏;基底膜节段性增厚,质膜不连续;管腔变窄、甚至闭塞;管壁脂滴增多,可见泡沫细胞。这些结果表明高血脂作为单一因素可以造成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的变性,物质转运功能和分泌功能的下降。而脉络膜毛细血管管腔变窄、甚至闭塞可导致组织缺血缺氧,缺氧是公认的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首要原因。因为在超声多普勒、OCT等检查中已经发现,部分患者的脉络膜血流量显著减少,而Bruch膜却异常增厚,推测脉络膜局部血流减少以及脉络膜至视网膜色素上皮与神经上皮的氧弥散障碍造成的缺氧,是引起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始动因素。

    4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高血脂通过对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的直接损害从而成为ARMD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 Klein R, Klein BE,Linton KL. Prevalence of age-related maculopathy. The Beaver Dam Eye Study. Ophthalmology,1992,99(6):933-943.

    [2] Celemaje DS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541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