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097963
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5日 宋汝华
第1页

    参见附件(2205KB,2页)。

     【摘要】 目的 探索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价值。方法 对手术护士进行核心能力(包括沟通与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评估与观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科研能力、管理和领导能力)培训的同时开展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的工作,对护士核心能力自评满意度、持续质量改进效果(包括质量改进效率、护患关系融洽度、医患关系融洽度)等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手术室护士培训前、后的核心能力自评满意度均显著提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科室的手术量、经济收入明显增加,社会效益显著,质量改进效率、护患关系融洽度、医患关系融洽度等显著提高。结论 在手术室开展持续质量改进的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的提高是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得以实现的重要措施, 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 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方案;实践

    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1]。但近年来随着新毕业护士及编外护士的增加,护理人员能力及整体素质有下降的趋势,直接影响了手术室质量管理。在我院于2006年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后,我科从2008年1月起通过对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的培训,使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研究背景

    1.1 持续质量改进的必要性 ①护理模式的转变,强调护士工作的主动性,注重沟通交流、健康教育[2]。②减少或杜绝护理事故和纠纷的发生。③持续质量改进包含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是一种全方位系统化的质量管理,适应现代医疗模式的发展。

    1.2 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培训投入不足,实践能力不足,沟通适应能力较差,新技术高速发展与培养不协调,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缺陷,传统培养模式缺乏高质量的师资队伍、系统性学习、系统手术室理论识的学习,知识结构不合理[3]。

    2 研究方法

    2.1 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方法:①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护士的敬业精神;②激发护士的学习热情。制定教学计划,提高理论、操作水平和综合能力。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加强护士的继续再教育。充分调动护士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③补充专业知识和提高操作技能;④培养敏锐的临床观察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⑤培养护士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⑥培养运用信息和利用资源的能力。

    2.2 持续质量改进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调查800人次,男508人次,女392人次, 16~80岁。根据卫生部甲级医院护理质量标准和整体护理模式要求[4],参照现代手术室护理管理经验[5],首先制定手术室护理的基础标准(人员、环境、结构),环节标准(护士的护理过程、患者的要求)和终末标准(护理的结果和效益)。对每一个标准按照“调查→研究→改进→再调查→再研究”的程序实施质量管理。其中,“调查”可通过发放各种调查表、意见反馈信息、先进护理经验等途径获得;“研究”指针对存在的问题召开手术室护理人员及手术科室的医护人员、患者代表等组成的会议,讨论决定改良措施并报告护理部审批;“改进”是指在医院领导和监督下,在医生和患者的帮助配合下,有护理人员实施质量改进。

    2. 3 效果评价 持续质量改进在应用中,我们针对术前常见护理隐患如:如术前不进行护理访视,无床前常规置管,手术室人员按手术通知单自行接患者,由于患者术前紧张或应用镇静剂后,没有正确回答问话,可能发生接错患者或错放手术间的现象;移动患者至手术台或平车,接送患者出入手术室时,患者躺在手术台上等待手术时,可能会因为照顾不周不慎摔伤、碰伤患者;由于术前器械准备不全或性能不佳,吸引设备等准备时未试机,临时出现故障而影响手术等等潜在危险,召开“术前护理质量评定与改进会议”,吸取上级医院的做法进行质量改进,实施术前常规访视与指导,各种导管(胃管、导尿管等)均在手术麻醉后置管,护理人员和病房责任护士进行患者交接,并进行相关护理,弥补了术前护理的不足,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有效消除了患者不必要的心理应激和痛苦。

    2. 4 健全和完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 我们采用了“三级五方”和“五常法”的系统的、实用的护理质量评价和实施方法[5]。“三级”即自我指控-科室间质控-护理部质控,“五方”即护士本人评价、患者评价、本科评价、科间评价和护理部评价。“五常法”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对这“五常法”作为护理质量考核内容。这种全方位、系统化的质量管理控制体系,保证了持续质量改进工作的顺利实施。

    3 结果

    3.1 核心能力培养效果评价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手术室对护士16人进行了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在核心能力培养的各阶段,均进行效果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新护士对手术室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实践能力,指导老师每周检查学习笔记,护士长每月检查心得与体会以了解其个人职业发展状况,统计个人每月手术配合的例数记录本,以便掌握个人学习动态,积极调整手术安排。护士核心能力培训前、后自评满意度见表1。结果显示,培训前、后核心能力(包括沟通与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评估与观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科研能力、管理和领导能力)自评满意度(满意+较满意)均显著提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 经济与社会效益统计 2008~2010年采用CQI以来,我科的手术量、经济收入明显增加,社会效益显著,质量改进效率、护患关系融洽度、医患关系融洽度等显著提高,比较结果见表2。在由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转为ISO9001:2008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评审中,我科CQI工作得到专家的好评.

    4 讨论

    开展质量可持续性提高的管理活动,是现代医院管理的关键。持续质量改进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没有终点。只有不断进取、不断创新,其最终目的在于增强患者和其他相关方面的满意度,是一种更加科学的质量促进手段,是确保护理质量不断保持高水准的先进方法,不失为质量管理的一个永恒的目标。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处于枢纽地位,其管理质量直接影响着各外科科室的发展,关乎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手术室开展持续质量改进的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在本研究中,我们的CQI取得了明显的成效:①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有利于转变服务模式,更好地占领医疗市场;②有利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工作效率的提高;③加强了患者、手术室护士、麻醉科医师、相关医护人员及护理部的沟通,从而共同研究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改进。持续性进行质量改进,保证了我科护理工作的高效、务实,合法地发展。在研究中我们还体会到,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医护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显增加了医护人员的求知欲和危机感,护理人员只有自觉进行知识更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保障质量改进的顺利实施,提高护理水平,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要。“以患者为中心”持续质量改进,增强了护士的法律意识,并能将相关知识运用到临床工作中,以减少或杜绝护理纠纷和差错的发生。

    护士核心能力是从事临床工作必须具备的综合能力[6],它是护士知识、技能和特质的综合反映,是护理教育应着重培养的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主要的能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20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