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1987010
逐瘀通淋汤治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下尿路刺激症状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月15日 阎应禄
第1页

    参见附件(4021KB,3页)。

     【摘要】 目的 探讨逐瘀通淋汤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治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下尿路刺激症状的疗效。方法 选择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且术后拔除导尿管伴有尿路刺激症状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接受中西医药治疗方法(逐瘀通淋汤100 ml 2次/d口服,同时应用广谱抗生素),对照组用西医治疗方法(单纯应用广谱抗生素),两组疗程均为7 d。分别于治疗前、后以患者排尿的症状而影响生活质量评分(BS)与排尿日记记录(平均每次尿量、24 h平均排尿次数)、国际LUTS症状程度轻、中、重评分和最大尿流率为疗效评判标准评价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7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影响生活质量评分(BS)、24 h排尿次数、平均每次排尿量及国际LUTS评分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大尿流率(Qmax)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改善尿流率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逐瘀通淋汤是治疗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下尿路症状的安全、有效的方药。

    【关键词】 逐瘀通淋汤;良性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下尿路刺激症状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引起中老年排尿障碍原因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对本病的治疗仍是国内外泌尿外科领域研究的热点。随着腔内泌尿外科学的飞速发展,各种经尿道手术如TURP、TUIP、TUVP、PKRP、HoLRP等已被我国各层医院广泛应用,而TURP仍被公认为治疗本病的“金标准”。然而,在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同开放性手术一样,经尿道手术术后多半患者伴有尿路刺激症状,且临床单纯应用抗生素多不易缓解。我院自2006年以来,应用自拟逐瘀通淋汤加减配合抗生素治疗TURP术后LUTS症状,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病例选自2006年5月至2008年3月,我们采用Olympus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镜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且术后伴有LUTS症状的患者120例(年龄在60~80岁之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其中60~70岁者36例,70~80岁者24例;对照组60例中,60~70岁者39例,70~80岁21例。术前有尿潴留者治疗组16例,对照组18例。术式均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术后留置三腔Foley氏导尿管,均在术后3~8 d拔除。术后病理报告:治疗组中前列腺结节样增生伴慢性炎症者31例,伴前列腺结石4例,伴膀胱结石2例(结石较小,术中由电切镜取出);对照组中前列腺结节样增生伴慢性炎症2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治疗前后患者排尿的症状而影响生活质量评分(BS),排尿日记记录(平均每次尿量、24 h平均排尿次数)、国际LUTS症状程度轻、中、重评分和尿流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 纳入标准

    临床确诊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后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病理回报为良性前列腺结节样增生者,且拔除导尿管以后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尿余沥、尿道灼热等尿路刺激症状,影响其生活质量的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自愿参加并能够遵照研究要求服药。

    1.3 排除标准

    24 h平均每次尿量>200 ml或平均排尿次数<8次者;神经源性膀胱;膀胱肿瘤;糖尿病;膀胱结石需切开取石者;上尿路结石尤其是输尿管末端结石引起尿路刺激症状者。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60例患者术后拔除导尿管前均排气,当日给予逐瘀通淋汤100 ml 2次/d口服。主要方药为:当归15 g、川芎15 g、赤芍15 g、桃仁12 g、红花12 g、滑石20 g、薏米15 g、瞿麦15 g,黄芪12 g,牛膝12 g、琥珀粉3 g。加减:血尿明显者加白茅根15 g、茜草根15 g;脾肾亏虚者加山药20 g、熟地20 g等。同时应用广普抗生素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单纯应用广普抗生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 d。

    1.5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1.5.1 疗效观察指标 ①排尿的症状而影响生活质量评分(BS);②两组治疗前后24 h排尿次数的比较;③两组治疗前后平均每次排尿量的比较;④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国际LUTS症状程度轻、中、重评分比较;⑤治疗前尿流率(Qmax)比较。

    1.5.2 总疗效判断 ①临床痊愈:症状、体征积分减少≥95%;②显效:症状、体征积分减少≥60%;③有效: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④无效: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以治愈和显效病例计算总显效率,治愈、显效和有效病例计算总有效率。

    1.6 统计方法 ①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采用SPSS 11.5软件处理;②统计学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者将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结果与分析

    2.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见表1。

    经统计学分析(Ridit分析),治疗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生活质量提高均有疗效,且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排尿次数的比较见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组间24 h排尿次数经统计学分析(t检验),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24 h排尿次数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之间24 h排尿次数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每次排尿量的比较见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组间24 h排尿次数经统计学分析(t检验),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24 h平均每次排尿量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之间24 h平均每次排尿量治疗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对24 h平均每次排尿量改善优于对照组。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组间国际LUTS评分比较见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组间国际LUTS评分比较经统计学分析(Ridit 分析),治疗组治疗前后国际LUTS评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国际LUTS评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之间国际LUTS评分比较治疗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对国际LUT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

    2.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组间最大尿流率(Qmax)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组间最大尿流率(Qmax)经统计学分析(t检验),两组患者治疗后最大尿流率(Qmax)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改善尿流率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出现下尿路刺激症状是较普遍、较突出的早期症状,当伴有膀胱结石时,此症状表现的更加明显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021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