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35期 > 正文
编号:11989799
椎间盘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15日 蒋正帅 蒋光明 陈明湖
第1页

    参见附件(2651KB,2页)。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本组所有病例均随访6~12月,手术疗效按Nakai评分[2],分为优、良、可、差4级。优:症状及体征完全改善,恢复工作;良:症状及体征基本改善,劳累后偶有腰部及下肢症状,可恢复工作;可:症状及体征改善明显,遗留轻度腰痛或下肢症状,影响工作和生活;差:症状及体征无改善,不能从事正常工作和生活。结果MED组优38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9375%;OD组优32例,良9例,可7例,优良率875%;两组优良率比较,χ2=049,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比较

    两组比较,OD组比MED组所需手术时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上,MED组占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总出血量,黄韧带及椎板咬除量,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比较(x±s)

    

    组别手术时间(min) 总出血量(ml)黄韧带咬除量(g)椎板咬除量(g)住院时间(d)术后VAS评分(分)

    OD组4248±16124856±1864 112±024232±0692246±72126±042

    MED组 5316±14821806±5478034±012056±0141465±64134±056

    注:手术时间、总出血量、黄韧带和椎板咬除量、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并发症 MED组出现1例定位错误,1例椎间隙感染;OD组无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非手术疗法可取得良好效果,需手术治疗的只是一部分,约占10%~20%。传统的椎间盘摘除术手术方法选择有开窗法、半椎板及全椎板切除等,主要取决于病变情况及施术者的熟练程度。开窗法软组织分离少、骨质切除局限、对脊柱稳定性影响较小,大多数椎间盘突出可采用此法。因传统的后路手术要咬除部分椎板或全椎板,切除黄韧带,摘除髓核,椎管内外彻底止血等步骤,该手术暴露视野充分,直接操作摘除髓核,神经根减压充分,术后效果是肯定的。但椎板切除后,部分患者在椎板缺损区形成大量纤维瘢痕组织,或形成不规则新生骨,与硬膜或神经根粘连,造成继发性椎管狭窄,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使术后症状复发,称之为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FBSS的发病率高达10%~40%[3],因而术后容易复发。

    MED手术系统的显著优点是将传统开放手术和内窥镜微创技术融为一体。因为采用传统手术入路,对于有一定手术经验的骨科医师在学习操作时易于掌握。本研究发现,MED组手术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这主要与MED小切口、操作精细准确、创伤轻等有关;MED术不需广泛剥离椎旁肌,故对椎旁肌损伤轻,脊柱稳定性破坏少,术后恢复快[4],患者卧床时间短,平均住院时间缩短。MED组虽然出现2例并发症,但与O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定位错误,如果先在固定工作套管后再次C臂X光机透视确认,可完全避免定位间隙错误。

    有研究表明,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传统开放手术比较在远期疗效上没有明显差别[5],但MED具有手术切口小、出血少、软组织损伤轻、脊柱稳定性破坏小、患者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符合外科手术“微创”发展的趋势,深受医生和患者的青睐,值得大力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Roh SW,Kim DH,Cardoso AC,et al Endoscopic for aminotomy using MED system in cadaveric specimens Spine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5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