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32期
编号:11979704
梗阻性黄疸的CT\MRI诊断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2期
     【摘要】 梗阻性黄疸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由多种疾病所引起的一种征象。本文就胆系的解剖、CT及MRI的影像学改变,以探讨梗阻性黄疸的有无、明确梗阻的部位、鉴别梗阻的原因。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的影像依据。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 CT; MRI; 诊断

    胆系的解剖:胆系由肝内胆管、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胆总管、胰管构成。左右肝管在肝内汇合成为2~3 cm长短的肝总管,再往下方则为10~15 cm长的胆总管,胆总管在十二指肠壶腹后方通过胰头向下并轻度向右,80%~90%与主胰管汇合,开口于十二指肠的瓦特壶腹。胆囊管长短因人而异,一般长约2~3 cm。胆囊形如梨形,与肝脏下面相接触,胆囊于肝脏之间有间隙,正常胆囊大小约为7~10 cm长,充盈后直径约3~5 cm。

    胆系的CT、MRI影像表现:①CT:正常肝内胆管及胰管不显影,肝门区的胆管与血管伴行,胆总管横断面位于胰头内及十二指肠降部的内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78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