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32期
编号:11979898
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的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2期
     【摘要】 目的 介绍几种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查阅国内外近几年相关期刊。结果 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在控制收缩压和舒张压上和其他药物效果相同,与其他降压药合用,效果和安全性更好。结论 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在心血管病治疗的地位非常重要,体现在保护心脑肾靶器官的效果上。

    【关键词】 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早在18世纪后期,钙离子内流可引起肌肉收缩已为人所知,但对其进入细胞的机制尚不清楚,1971年药理学家发现血管扩张药普尼拉明(Prenylamine)和维拉帕米(Verapamil)的冠脉舒张作用和对心脏的负性肌力作用是抑制钙离子(Ca2+)经电压调控的钙离子通道(Calcium Channel)内流而产生的,且此作用可被增加细胞外Ca2+浓度而逆转,故将这一类药命名为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CCB),又称钙拮抗剂(Calcium Antagonists)[1]

    钙通道阻滞剂自1963年问世以来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有几十种应用于临床。由于其结构不同,对不同的组织选择性不同,在钙通道上的结合位点也不同,因此有多种分类方法。1992年国际药理联合会又将钙通道阻滞剂分为三类:I类是选择性作用于L型钙通道的药物,其又细分为三个亚类:Ia类二氢吡啶类,Ib类地尔硫草类,Ic类苯烷胺类;II类是作用于T、N、P型钙通道的药物;III类是非选择性通道调节剂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9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