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29期 > 正文
编号:11963943
养老院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15日 陈迎春
第1页

    参见附件(2089KB,3页)。

     3.2 环境 从表中可以看出,认为养老院环境良好的有20人,占总数的28.57%,一般的有20人,占总数的30.00%,差的有30人,占总数的42.85%,P=0.004,小于0.05。居住生活环境[7]是老人生存的外界客观环境,是老人生活质量中环境领域的基本指标,因此,从管理入手,深入了解满意度较低人群的内心要求,不断改进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管理及服务水平,明确统一的技术标准,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为老人提供科学性、专业性的服务,满足入住养老机构中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经济状况的老年人的需求。老人不仅需要老有所养,更希望老有所乐,老有所为[8]。改善环境设施,给老人提供一个舒心的、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无噪音、安全的生活起居环境对于养老院的老人非常重要。

    3.3 身体健康状况 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是影响老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9],老年慢性病是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威胁,如表中可以看出P=0.012,小于0.05。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其生活满意度要高于不健康的老年人。因此要从医疗保险、自身保养、功能锻炼等方面加强对老年人的身体素质的管理,加强养老院护理人员相关保健知识的培训,科学调整饮食,加强功能锻炼,据蒋琪霞[10]等人的报道,通过早期是主动功能锻炼可以提高老年人的运动系统功能,延缓骨骼肌肉的衰退情况,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进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3.4 心理健康情况 由于生理情况上的变化,老年人对生活上的适应能力减弱,以及生活变迁、各种慢性疾病、缺乏人际交流和感情支持等原因使老年人心理上产生障碍,常会产生抑郁情绪。据国内外的调查表明,老年抑郁患病率为6.00%-29.39%[11]。从表中可以看出有47.14%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程度很差,心理不健康对身体上的危害很严重,会导致老年人躯体功能下降,生活质量降低,甚至自杀,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又一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对老年人心理的护理是必要的,贾守梅[12]等人的研究认为,通过健康宣教和聊天[13]的方法向老年人介绍其心理、生理特点及常见的健康问题,使患者对自己的情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针对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给与指导和建议,帮助患者有效的应对自身面临的具体问题,进行3个月的心理干预后,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效果,6个月后干预组的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健康水平远远超过了3个月的干预情况,这说明干预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3.5 医疗费支付情况和社会支持状况 在调查中发现有78.57%的老年人是自己或家人支付医疗费,而从社会保险或其他福利方式得到的支助仅占了21.42%。社会支持度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着一定的影响关系,支持度低,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差,这是必然的。可见,社会的呼吁是重视老年人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亲人的关爱、社会的关注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帮助。经常鼓励老人发展新的支持系统,如加入养老院老人群众互助团体,根据自身情况及教育背景选择所喜欢的活动,从而提高生活情调,减轻由于孤独而带来的心理压力。构建和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也同样重要,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完善决定老年人的生活条件、经济状况、医疗保健的健全。根据老年人的需要从老年人的经济需求、治病健身的医疗需求、日常生活的照料和思想感情交流的精神慰藉需求这四点着手,逐步完善老年人的四大保障机制:即经济社会保障、医疗社会保障、生活照料社会保障和精神慰藉社会保障。其中,医疗社会保障占非常重要的地位。

    3.6 婚姻状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婚姻状况与满意度进行比较后,概率P=0.004,小于0.05。表明再婚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高于丧偶独居的老年人,在以婚姻为基础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构成中,婚姻是维系健康的纽带[14]。因此我们要特别关注老年人的再婚问题,让老年人在思想上彻底摆脱保守的想法,帮助老年人寻找适合的配偶,使老年人在心理上得到对方的关爱。

    4 结论

    总之,养老院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养老院机构要从管理入手,提高管理及服务水平,改善环境设施;给与足够的家庭社会支持;作好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素质;构建和完善多层次医疗保健体系。可以提高养老院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肖蓬,张正华.北京市人口老龄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医院管理杂志,1999:15(12):706-709.

    [2]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3:76-78.

    [3] 延边人口逐步向“老年型”转变措施应对2006-01-16.

    [4] 遥远.稳定地生育率水平与中国家庭养老关系的再思考.心理科学,197.20.123-126.

    [5] 余普林,杨超远,何慧德.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及评价标准建议(草案).中华老年医学.

    [6] 张允平.我国城市老年人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探讨.中国老年学杂志,1998:18(6):28.

    [7] 徐慧兰.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4):160.

    [8] 彭 文,何婷婷.老年性痴呆患者的一环因素探讨及护理.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4):54-55.

    [9] PrinceMJ,Harwood RH,Blizard RA,et al.Impairment,disability and handicap as risk factors for depressionin old a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1997,27(2):311-31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89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