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27期 > 正文
编号:11948822
PCNA与P53\P16\Rb基因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25日 齐艳丽 朱大勇 姜丽红
第1页

    参见附件(1259KB,2页)。

     【摘要】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31例膀胱癌进行癌基因PCNA、p53、p16、Rb检测,探讨其改变与病理分化程度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结果,PCNA、p53、p16、Rb表达分别为61.3%、41.9%、35.5%和58%,而PCNA在I级和II、III级两组之间的表达率分别为40%和81%(P<0.025),反应强度在两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05),p53在G1和G2、G3两组间的表达分别为20%和62.5%,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25),表明PCNA及p53表达率及强度与膀胱癌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16、Rb表达率及强度与膀胱癌的分化程度不具显著差异(P>0.05),但发现p16与Rb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关系,PCNA及p53、p16、Rb检测对膀胱癌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具有实用价值。

    【关键词】 膀胱移行细胞癌;癌基因;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化

    【Abstract】 To inverstigaf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of pathologic histological grade and expression of p53 protein p16 protein anol pcna in bladder cancer 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p53 p16 protein and PCNA was examined by means of SP immunohistochemicoe technigen in 31 cases of bladder cancer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p53 protein p16 protein and PCNA was correlated with histogical graele and prognosis and surrival relation conclusion The examination ation of p53 p16 PCNA Rb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agnosis of bladder cancer.

    【Key words】 Transition cel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 Carcinogene; Protein suppressorgene PCNA; Immunohistochemistry

    作者单位:110000辽宁盘锦辽河油田第二职工医院病理科(齐艳丽 朱大勇);

    辽河油田中心医院病理科(姜丽红)

    

    肾盂、输尿管及膀胱的黏膜上皮有同源性,其上皮性肿瘤绝大多数为移行细胞癌,不同部位的肿瘤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往往一处肿瘤同时合并或发生他处肿瘤,30%~50%的肾盂癌可出现膀胱癌。膀胱移行细胞癌基本上能代表尿路上皮性肿瘤的特点及生物学行为,我们对3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进行PCNA、p53 、p16和Rb基因蛋白的检测,以探讨癌基因、抑癌基因的表达与膀胱癌的细胞增殖活性及病理分级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我院2003~2008年手术切除膀胱癌标本,术前未经过任何抗肿瘤治疗,共计31例。其中男23例,平均年龄60.7岁,女8例,平均年龄59.1岁,最小年龄为32岁,最大年龄为79岁,病理分级(WHO),G1为15例,G2为9例,G3为7例。

    1.2 方法 免疫组化Sp法,PCNA、p53、p16、Rb及Sp试剂均购于福建福州迈新公司,缓冲液自行配制,pH7.4,按试剂要求进行抗原修复和操作,设阴性和阳性对照。

    2 结果判定

    两人阅片,以定位处出现清楚的棕褐色颗粒为阳性,PCNA、p53在核内着色,p16主要在胞浆内或胞膜上着色,核内也少量的表达,Rb定位在核内,少数个别病例出现胞浆反应,根据表达程度进行半定量分级,阴性为不表达,+阳性细胞数<25%,++中阳性细胞数26-75%,+++强阳性细胞数>75%。数据做统计学处理,χ2检验。

    3 检测结果

    见表1、2。

    4 讨论

    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表明其分化程度,PCNA是真核细胞DNA聚合酶的辅助蛋白,它合成于晚G1期和S期,对DNA的复制起重要作用,PCNA是反映细胞增殖分数和所处周期的客观指标,也可以判定肿瘤的恶性程度及预后[1]。本组资料PCNA在膀胱癌的表达率为61.3%,G1与G2G3两组表达率分别为40%及81%,具有显著的差异(P<0.025),中强度反应(++),差异非常显著(P<0.005),PCNA表达率与膀胱癌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在判断膀胱癌恶性程度及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

    p53基因是在ST40大T抗原基因转移的细胞中发现的,Finlay等人[2]在研究转化时发现野生型P53基因能抑制细胞的转化,突变型p53基因则能促进细胞的转化,当野生型p53基因丢失或突变时,可导致基因表现异常,最终导致细胞无限制生长。因为野生型p53蛋白半衰期短,在细胞中含量低,一般方法难以检出,而突变型p53能与一些蛋白形成稳定复合物,使半衰期大为延长;在细胞核内聚焦而被检出,我们检测的p53是突变型p53,为癌基因。本组资料中p53基因突变在膀胱癌中表达为41.9%,与国内报道相似,在G1与G2G3两组间的表达率分别为20%及62.5%,中强反应为1:7,差异显著(P<0.025),p53基因突变与膀胱癌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53基因突变在PCNA阴性或弱阳性组中表达率为7/21(33.3%),而在PCNA中强反应组中为6/10(60%),这提示p53与PCNA表达的一致性。种铁[3]指出p53蛋白可调节PCNA表达,引起细胞增生,因此,PCNA及p53检测指数可以作为膀胱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p16蛋白是MTSI(多种肿瘤抑制基因)的表达产物,MTSI能够抑制CDK4(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的抑制基因,CDK4和D型周期蛋白形成的复合物能促进G1-S期的转变,从而促进细胞的增生,并可能是肿瘤发生的主要原因。p16能抑制CDK4的活性而产生抗细胞增殖作用。本组资料p16在膀胱癌中的表达率仅为35.5%,其表达率及强度与膀胱癌的分化程度的关系不具显著性(P>0.05)。

    1986年Friend等成功的克隆了Rb基因,其编码蛋白质产物为p110,Rb蛋白的磷酸化为其调节细胞生长分化的主要形式,细胞G1/S期Rb蛋白磷酸化受周期素依赖酶CDK2调节,当机体发生肿瘤时Rb基因可有缺失、突变、甲基化表达失活[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5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