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3期
编号:13196439
微创胸腔闭式引流及胸腔内注入粘连剂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对比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25日 韩慧云 王新房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创胸腔闭式引流及胸腔内注入粘连剂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价值。方法 3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创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对照组采用胸腔内注入粘连剂治疗。结果 治疗组18例经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后17例肺完全复张,无效1例,有效率94.4%,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肺复张时间、术后胸痛时间、拔管后伤口愈合时间、住院天数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发性气胸,疗效确切,相对微创,并发症较少,置管后活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粘连剂

    自发性气胸是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指无明显外伤而产生的胸腔积气。胸腔闭式引流术与胸腔内注入粘连剂是张力性气胸的主要治疗方法。不过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术多采用带侧孔的橡胶管或硅胶管,管径较粗、质地较硬,操作复杂,且并发症多。为了寻求操作更简单、创伤更小而疗效更好的方法代替传统方法。本研究采用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经皮微创胸腔置管闭式引流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来源于2007年4月至2009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36例,要求符合下列入选标准:(1)年龄≥14岁;(2)符合白发性气胸诊断标准;(3)肺组织压缩≥30% 。入选患者排除:(1)外伤、因医师诊断和治疗操作所致气胸者;(1) 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不能耐受胸腔闭式引流术者;(2)出血性疾病者;(3)患有精神病、老年性痴呆等疾病,不能合作者。其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16~74岁,平均45.4岁。自发性气胸32例,医源性气胸4例。所有气胸患者合并同侧胸腔积液者共8例。把上述36例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的一般资料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实行经皮穿刺置入12G PICC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使用12G PICC导管,于锁骨中线第2肋间胸腔置入,局麻后穿刺针刺入,回抽证实穿刺成功后置人导引钢丝。扩张器扩张穿刺途径,退出扩张器,沿导引钢丝送入PICC管,其侧孔应完全在胸腔内。拔出钢丝后,连接水封瓶。透明薄胶膜固定引流管于胸壁上。对照组实行注入粘连剂治疗:应用粘连剂前均应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首先行负压吸引闭式引流,使肺完全复张,为避免药物所致的剧烈疼痛,先注入适量的2%利多卡因,让患者转动体位,使胸膜充分麻醉,15~20 min后注入粘连剂,即50%葡萄糖注射液40 ml+卡那霉素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