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1期
编号:11867080
中医药防治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期
     【摘要】 目的 通过对社区居民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的中医治疗的总结,研究和观察实施中医特色的社区治疗及治疗思想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通过对社区19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观察对比研究,对比中医药防治的社区应用效果。结果 过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结果对比,实施了中医干预的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达91.34%,高于对照组的84.68%,且有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 应用中医预防及治疗社区高血压病患者可以明显改善其症状。

    【关键词】 中医;社区;高血压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国内外研究表明,对社区高血压人群进行综合干预可有效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1],同时也是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疾病的治疗工作开始走出医院,走向社会,走向家庭。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仅靠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不能长期有效地控制高血压,不能很好地预防脑卒中和心脏病的发生,必须结合社区护理干预进行防治。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课题收集19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均为社区居民,其中男68例,女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9例。年龄50~93岁1,平均年龄76岁。

    1.2 纳入标准 干预前平均血压为(146.25土18.58/85.37土13.28) mm Hg,通过对干预前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中医症状、舌象及脉象、实验室及医技检查等情况进行比较,两组病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将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198例病例按照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为低危组和中危组。

    排除标准:50岁以下慢性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症且较严重的患者,不配合护理方案,无法判断疗效或由于患者的客观原因造成资料不全而影响疗效者,将不予以纳入统计。
, 百拇医药
    1.3 治疗方法

    1.3.1 观察组 采用常规西药降压药治疗,实施常规社区护理,进行中医养生保健等内容的健康教育及中医社区治疗干预。具体干预内容如下:①运用辨证干预治疗原则:整体治疗、辨证施护;包括情志治疗、饮食治疗及运动保健等;②运用中医理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采用中医体质、摄生、情志、饮食等理论对患者进行养生保健及心理指导;③使用中医治疗技术:高血压是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有很多并发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通过中医药对高血压的预防、治疗,减少高血压的发病率,减少并发症的发作,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2]。本文中采用中草药辨证治疗,分型及方药加减治疗方法。

    1.3.2 对照组 采用常规西药降压药治疗,常规社区护理及常规健康教育。 两组均为三个月一疗程,连续随访四个疗程。所有资料数据均用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疗效及判定方法 参照2005年(中围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2002年出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疗效判定标准[3]。具体如下: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 Hg或以上;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舒张压下降不及10 mm Hg,但已达到正常范凰;或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 mm 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 mm Hgb以上;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血压未达到上述标准;并且及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通过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结果对比,实施了中医干预的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达91.34%,高于对照组的84.68%,且有统计学显著差异。

    3 讨论

    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升高,尤其是以舒张压持续升高为特点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属于中医的“肝阳”、“肝火”、“眩晕”、“头痛”等范畴,以头痛、头晕、失眠、烦躁易怒、乏力为其常见症状,晚期常因心、肾、脑等出现不同程度的器质性损害,还可有相应的各种临床表现。

    高血压病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病理生理过程,并不是单一因素,而是由体质、精神、饮食、劳欲等多方面因素交互作用所致。目前西医在高血压治疗方面仍以常规西医降压药物治疗为主,配合常规健康教育,患者血压降低,但临床症状未得到明显缓解,并发症较多,并且需终生服药。而中医在高血压病的防治方面提倡以预防疾病为主、有病早治、防微杜渐。其科学内涵体现了现代医学界倡导的“三级预防”宗旨[4]。中医护治是在中医整体辨证观的指导下,结合用药、情志、时间、运动等方面实施的护理指导。中医整体护理思想贯穿于护理治疗过程的始终,使中医在理论、临床、教育、科研上二都具有明显特色,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点,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候不同,因而治法也不一样,所以中医强调整体观及辨症施治,同病异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 百拇医药
    有调查表明,一部分社区居民不了解高血压病相关知识,不懂得高盐、饮酒和吸烟与高血压病的关系,特别不知道膳食高盐是中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有研究证明咸食、饮酒和吸烟对社区居民健康造成了较大危害[5]。

    我们认为,高血压的社区干预是解决高血压病的良好途径。通过在社区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高血压中医干预管理,改善了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自我保健意识,有效地对高血压病与高危因素实施了监控,落实了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和合理有效用药的措施,提高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降低了高血压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可以有效的提高高血压社区治疗的成功率。

    参 考 文 献

    [1] 周建英.40例高血压病人的社区护理.天津护理,2004,4(12):227.

    [2]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36241.

    [3] 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高血压联盟(中国),2005:9.

    [4] 万云莉.高血压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吉林中医药,2004,24(10):5960.

    [5] 刘兰林,徐文龙,戴小华,等.合肥市益民社区高血压现况调查分析.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6, 18(1): 3941., http://www.100md.com(马艳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