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9年第8期
编号:11768191
眼底激光治疗对预防LASIK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评价(2)
http://www.100md.com 2009年3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8期
     准分子激光,是指受激二聚体所产生的激光,其手术所用的工作气体是ArF,它是一种超紫外线光波,每一发激光到组织时可以使组织分子气化,靠着这种准确的气化可以把眼角膜切去一层,准分子激光工作中声震波产生的压力在晶体后部和玻璃体前部聚焦,在视网膜水平其能量迅速下降,理论上可能对后极部视网膜及视网膜下组织无影响,但对玻璃体发生了作用,有可能增加玻璃体后脱离的危险,从而对视网膜产生牵拉[3]。而LASIK术中利用负压吸引,眼内压升到65 mm Hg后降到正常,眼内压急剧升高而后降低,理论上可能牵拉玻璃体基底部,从周边网膜产生牵拉,增加视网膜脱离的危险,另外一过性的高眼压突然压迫使术中眼球前后径变长,左右径变短,似眼球被拉长,压力降低后眼球又恢复正常形态,如此眼球形态改变也会对玻璃体基底部及后极部产生一种机械性牵张力。以上这些影响理论上提示了高度近视患者接受LASIK手术客观上存在风险。

    本院对78眼存在眼底改变的患者行眼底激光预防性治疗后,随访1年未出现视网膜脱离,随访2年虽然有4眼发生视网膜脱离,但都是由于出现新裂孔而继发视网膜脱离,原裂孔或变性区稳定。眼底激光治疗周边视网膜病变对减少LASIK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有明显意义。

    根据国外统计:对超过-6.00D的一项1000例近视患者研究显示有3.2%的视网膜脱离发生率[5]。秦波等[6]对18 342眼术前经过详细散瞳查眼底,必要时激光治疗,LASIK后追踪观察20个月,视网膜脱离发生率为0.327‰。由此可见准分子手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低于屈光不正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这与LASIK前查眼底,及时行眼底激光治疗有关。因此术前对拟行准分子激光治疗的患者常规散瞳查眼底,对存在周边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积极激光治疗是预防LASIK后视网膜脱离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 李凤鸣.眼科全书(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575-2576.

    [2] 陈彭,赵明威,张承芬,等.眼底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42-44.

    [3] 卢文秀,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57-63.

    [4] 陈跃国.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专家释疑.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7-51.

    [5] 陈跃国,译.美国眼科学会编写.屈光手术学2004-2005分册.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68-170.

    [6] 秦波,赵铁英,等.LASIK术后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分析.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7,2:217-218.

    , 百拇医药(郑 惠)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