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8年第35期
编号:11717217
活血化瘀法在慢性肝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2月1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35期
     复方丹参(861冲剂):主要由丹参、黄芪、鸡血藤等10味中药组成。用于治疗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60例,结果表明,连服2年以上可明显改善症状,其谷丙转达氨酶(ALT)保持在正常不再波动者占70%,可使白蛋白保持在正常水平,升高的球蛋白有下降趋势,治疗半年、2年其P Ⅲ P均值较治疗前下降至接近或达到正常范围内[15]。它对CCL4白蛋白所致两种大鼠纤维化模型均受抑制[16]。其机制是通过抑制星状细胞的活化,减少TGF-β、mRNA的表达及相应蛋白的产生,从而抑制肝脏总胶原和Ⅰ、Ⅲ、Ⅴ型胶原的生物合成,并促进胶原的降解[17]。

    生肝汤:由丹参、黄芪、三七、桃仁等药制成,用于临床治疗肝纤维化患者,方中丹参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它提取的有效成分丹参酚酸A(SA、A)是水溶性成份,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可直接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胶原合成。丹参还可以增加肝脏对HA、LM、PCⅢ等摄取与分解,使其含量下降,降低肝纤维的程度。黄芪有诱生α-干扰素,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可明显减少Ⅰ、Ⅲ、Ⅴ型胶原在大鼠肝脏的病例性沉积,使胶原含量下降,对实验性肝纤维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三七有抗脂质过氧善肝脏微循环,抑制胶原合成,促进胶原降解的作用。桃仁能提高胶原酶活性,促进肝内胶原蛋白分解代谢,减少肝内胶原含量[18]。
, http://www.100md.com
    软肝抗纤合剂:由赤芍、丹参、泽兰、山甲、鳖甲等药组成,赤芍、丹参、泽兰能改善微循环,降低门脉压,抗纤维化和血栓形成,佐以当归养血柔肝、活血化瘀;郁金辛开苦降,芳香宜达入气分行气解郁。入血气能凉血逐瘀,鳖甲咸寒入肝脾,既可软坚散结,又有滋阴清热,山甲咸能软坚,性善走窜。可透达经络,直达病所。软肝抗纤合剂能恢复肝功能,调整A/G比值,降低肝纤维化的各项指标[19]。

    3 临床体会

    现代医学的慢性肝病包括中医的黄疸、积聚、臌胀等。中医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系感受湿热、疫毒,壅于肝胆,日久脏腑阴阳亏损,气血失调,导致肝失疏泄,血行不畅,脉络阻滞,气滞血瘀所致,其辨证重在“瘀”字,治疗侧重在“散瘀”。无论是气滞血瘀型、气虚血瘀型、阳虚血瘀型,还是痰瘀互结型,其辨证均侧重“瘀”字,从“瘀”字入手。因此临证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灵活配合使用活血化瘀药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瘀血有轻重程度的不同,所以在运用活血化瘀药时,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恰当的活血化瘀药。轻者选择作用较平和之丹参、赤芍之类; 较重者选用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等;重者选用水蛭、土鳖虫等。慢性肝病的中医本质主要是肝血瘀阻。病理学研究证实:病毒性肝炎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由于病变局部出现炎性渗出,红细胞聚集,免疫细胞浸润等反应,使患者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流瘀滞而出现循环障碍。现代药理研究:活血化瘀药能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血小板集聚,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从而改善血液循环,恢复或改善病变组织、器官等血液供应。此外,活血化瘀法还有镇痛、抗炎、抗感染、解热、抑制结缔组织增生,促进增生性病变的软化和吸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所以在整个慢性肝病治疗过程中,活血化瘀法占有重要的地位,重视其运用,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孟宪鑫,史淑红.李佃贵之慢性肝病经验.中医杂志,2007,9(48):780-781.

    [2] 刘燕玲,洪慧闻.专科专病名医临床经验(肝胆病).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 许建丽.杜建民治疗肝硬化经验谈.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5,5(2):50.

    [4] 唐智敏,茹清静.肝血瘀阻与肝纤维化关系的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2(17):81-83.

    [5] 赵根城.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程度与B超探测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及脾厚关系的探讨.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11(1):36.

    [6] 吴赤红,斯崇文,田庚善,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病理与临床及预后分析.中华肝病杂志,2007,8(5):577-581.
, http://www.100md.com
    [7] 马学慧,龚爱玉,尹镭,等.丹参对实验性肝硬化细胞外基质影响的免疫化观察.肝病杂志,1994,2:79.

    [8] Friedman SL.Hepatic fibrosis In Schiff ER,Sorrell MF,Maddrey WC,et al.SchifsDiseaseof Liver.8 thed.Philadelpincott-Raven 3711999.

    [9] 徐列明,刘平.桃仁提取物合虫草菌丝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大体、超声结构和贮脂细胞的影响.肝脏杂志,1993:1.

    [10] 刘成海,刘成,刘平,等.扶正化瘀方对星状细胞胶原生成的抑制作用.中华肝病杂志,1998,6(11):4.

    [11] 陈在忠,王征.川芎嗪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7,7(3): 156.
, 百拇医药
    [12] 傅其黎.益气活血法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2(4):278.

    [13] 杜芳藤,田军.三七总皂甙抗肝纤维化实验研究.山西医学院学报,1991,26(12):31.

    [14] 程文亮,刘三都.肝纤维化的基础研究和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78.

    [15] 王惠吉,王宝恩.中药复方丹参(861冲剂)治疗肝纤维化远期治疗观察.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5,5(2):4.

    [16] 王宝恩,孙淼,白宁,等.活血化瘀中药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疗效观察.中草药,1990,21(4):23.

    [17] 张玲霞,庄辉.第一届中国消化系统病学术周纪要.中华消化杂志,1998,18(1):37.

    [18] 周丽霞.生肝汤抗纤维化的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2,1(12):42.

    [19] 赵蕾.软肝抗纤合剂治疗肝炎肝纤维化62例.2002,5(12):301-302., 百拇医药(郑继昌)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