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7年第29期
编号:11529714
面瘫分期针刺治疗的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24日 孙良金 许向东
第1页

    参见附件(111KB,1页)。

     关键词:面瘫;分期;针灸治疗

    面瘫指面肌瘫痪,是由面神经受损而引起的病症,面瘫的发生,传统医学认为是由于人体正气的不足,特别是面部阳明经、少阳经的脉络空虚,气血不足,复受外邪侵袭而致面部经络瘀滞,筋脉失养,经筋纵缓不收而发为面瘫。其外邪可以是风寒、风热、寒湿、火郁、血瘀等等。现代医学认为,该病是由寒冷、风湿、病毒感染及茎乳内骨膜炎、外伤等因素引起营养面神经的血管痉挛,导致面神经缺氧及毛细血管的损害,从而发生水肿,水肿又进一步加重神经受压和阻碍淋巴与血液的流通,形成恶性循环而导致面瘫的发生。

    根据面神经在不同时期的病理变化,将面瘫分为三期:即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这三期的临床治疗因其病理变化不同,其治疗也有所不同。笔者将治疗面瘫的体会总结如下。

    1 急性期

    急性期是指发病后的1~7d,在此期间,是面瘫经由炎性反应到水肿的进展期,患者可见有面部麻木、不适、偏头痛,而后乳突部疼痛、鼻塞、部分味觉迟钝。急性期的治疗原则应以扶正祛邪、畅通阳明、少阳经脉为主,即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控制炎性反应的发展,减轻神经缺血、缺氧及水肿的程度。取穴以循经远端取穴为主,对面瘫局部不刺激,更不宜使用电针刺激局部。笔者在此期间常采用腹针疗治法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上风湿穴(滑肉门外5分,上5分),也可配合用体针疗法,取合谷、风池、外关、足三里、太冲及经外奇穴、面瘫穴等腧穴,针刺得气后留针3min,每隔10min行针1次,腹针与体针隔日交替应用,也可在上述穴位上施温和灸法。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1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