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7年第16期
编号:11529336
新生儿及婴儿头皮静脉穿刺采集血标本的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24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16期
     新生儿及婴儿采集血标本通常选股静脉、颈静脉等部位,操作难度大、危险性大、技术要求高,近年来我们对新生儿及婴儿试用头皮针经头皮静脉取血115例,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文115例患者为我院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门诊及住院处新生儿及婴儿,男婴78例,女婴37例,出生后30 min至360 d,其中采血做肝功能(胆红素)检查65例,查血培养15例,查钾、钠、钙18例,其他17例,一次采血量最少2 ml(因化验需要而定),最多5 ml。

    2 方法

    按全身的约束法包裹新生儿及婴儿后,使其仰卧于床上,助手面向新生儿及婴儿,用双臂按住患儿躯体及上体,双手扶住面额及枕部,操作者立于患儿头端,看清头皮静脉并用指尖探明其走行,常规消毒后,用5号头皮静脉针,其硅胶管另一头接5 ml注射器,操作时,用左手拇指、食指分别固定静脉两端,右手持针沿静脉方向平行刺入。然后,右手握注射器,并低于头部60 cm左右,利用负压及重力作用抽血,等抽足预定的血量后,拔出针头,局部用无菌干棉球按后片刻,如需输液,可用胶布固定针头后接通预先准备好的输液器。

    3 结果

    115例中次取血成功者108例,占93.9%(108/115),未发现有任何并发症发生。新生儿及婴儿由于血管细小,搏动弱,不宜触及,抽血时定位困难,操作技术要求高,且在颈静脉、股静脉旁均有大动脉、神经伴行,如操作不慎会出现神经损伤,巨大血肿,特别是危重患儿颈静脉穿刺,易出现呼吸抑制及呼吸暂停等危险并发症,而且压迫止血困难。另这些部位解剖结构特殊,皮肤松弛,穿刺成功后固定困难,转头、肢体屈曲易造成血管穿通、穿刺失败。如需输液还要他处穿刺留针。如果遇到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心肺疾病的新生儿及婴儿,此处取血受到限制,而采用头皮静脉采血基本上克服了上述不足,我体会在需要血液标本不超过5 ml时,可经此抽取,其优点如下。

    3.1 头皮针硅胶管为一种高聚物弹性体,质地软,操作灵活,且具有短期抗凝作用,抽血过程中不存在凝血阻塞现象,可以用来采集血标本。

    3.2 头皮血供丰富,血管皆自周围向头顶部辐射状排列,在此部位抽吸血量充足,无泡沫,出现溶血、凝血的机会极少,增加了化验的准确性。

    3.3 新生儿及婴儿皮肤细亮、薄、色素沉着少,头皮组织紧贴

    颅骨,结构致密、血管表浅、固定、直观、清晰,操作手法易掌握,拔针后紧压3 min左右,无血肿出现,另外,该处没有特殊重要器官,穿刺误伤机会少。

    3.4 该处针头固定理想,在抽血完毕后可接输液管,使采血治疗一次进行,有效保护了血管。

    本法操作方便、简单、安全,很少有并发症发生,提高采血成功率,适用于新生儿及婴儿的检查。, 百拇医药(罗文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