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7年第7期
编号:11529796
抗氧化剂对儿童所患的分泌性中耳炎的抑制作用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24日 曹 莉 陈 凯
第1页

    参见附件(382KB,3页)。

     【摘要】目的确定氧化剂与抗氧化剂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实验组由将需接受双面通风管插入和增殖腺切除术的已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儿童组成,对照组由健康的儿童组成。对实验组术前、术后1月及经抗氧化剂治疗2个月后各测定血中的抗氧化剂(维生素A、β胡萝卜素、维生素E、维生素C、超氧化物岐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GSH)水平1次,而对对照组只测定1次,同样的测试也在淋巴组织和中耳流出物中进行。结果与对照组比,术前术后实验组血中氧化剂和抗氧化剂的水平差异明显(P[1]。虽然分泌性中耳炎发生很普遍,但它的发病机理还不完全清楚。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内的一种慢性炎症,在中耳发炎期间能够产生氧化产物[2],这种产物很有可能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关于氧化剂与抗氧化剂在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报道的较少,本实验我们测试了在血液、中耳流出物和淋巴组织中的9种不同的参数,旨在探索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理和确定抗氧化剂在预防和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方面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1资料和方法 

    1.1研究对象 在2004年5~9月,在我院耳鼻喉科进行了本次实验。研究选定了24位(8个女孩和16个男孩组成,平均年龄5.9 岁,被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并接受了增殖腺切除术的病人做为实验对象,病人的年龄在2~14岁,此前他们没有患任何系统性疾病,也未有扁桃体和耳部手术的历史记录。对照组由23位(14个女孩和 9个男孩组成,平均年龄在 7.1岁)头颈部没有患任何疾病、感染的健康儿童组成。两组的性别分配和平均年龄间的差异统计上不显著 (P>0.05)。

    1.2手术措施在耳鼻喉检测中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后,经1个月的治疗后效果不明显者就对病人进行增殖腺切除术和通风管插入治疗。所有病人的分泌性中耳炎都是双侧的,经常规麻醉后,清洁消毒外耳道并铺巾,在显微镜的帮助下进行了鼓膜切开,止血后,用未经血污染过的微通气管将中耳流出物导出,流出物呈粘液状或是血清类粘蛋白。1.3抗氧化剂治疗术后1个月,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抗氧化剂治疗,疗程为2个半月。

    1.4样品检测除了在研究组中进行例行的术前血液测验外,在手术前还从每个病人体内抽取8cc 血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82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