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2015
编号:13823200
出血证从瘀治验(3)
http://www.100md.com 2020年8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2015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气伤痛,形伤肿”。伤科的病因是“力”,在力的作用下,产生了机械性损伤。力的强度或轻或重,轻伤则及气,重伤则及形,“形”是触而可感、视而可见、有物可查的,包括皮肤、血脉、肌肉、筋腱、骨骼、脏腑、关窍等。凡伤形者必然及气,形与气,实为一体。气本无形,出入贯通于身体的各个部分,气血调和则形的功能运行正常。血瘀則气聚,伤科气滞的特点为外无肿形,痛无定处,自觉疼痛范围较广,体表无明确压痛点。明代医家薛己在其所撰的骨伤科名著《正体类要》中说:“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清代医家胡廷光在《伤科汇纂》更明确指出:“若专从血论,乃一偏之说也”。清代医家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跌仆闪挫源流》中也说:“跌仆闪挫,卒然身受,由外及内,气血俱伤病也”。是故凡有言伤科者,必气血并重。

    房师在伤科疾病的治疗中,十分重视活血与调气并行。正如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所说:“气病则累血,血病则累气”,“凡治血者必调气”,调气以行血,可以使经脉疏通,气血调和,血自归经,邪去正安,则诸症悉除。《伤科补要》有言:“是跌打损伤之证,恶血留内,则不分何经,皆以肝为主。盖肝主血也,败血必归于肝”。房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活血祛瘀的同时加上疏肝理气之品,常收事半功倍之效。五脏之中,唯独肝既藏有形之血,又疏泄无形之气。清代医家周学海谓:“肝者,贵阴阳,统气血……握升降之枢也”。房师认为,肝在气血条畅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肝疏畅条达则气机升降相因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6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