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202
编号:13516621
基于三部六病理论体系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思路(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月15日 《世界中医药》 20202
     马文辉教授通过对“一分为二之阴阳”和“一分为三之三阴三阳”概念的论述[3],认为三阴三阳系统辨证体系主要是阐释外感热病的传变规律,是对外感热病的时间分类法和空间病位观[4]。以《周易》“三才六爻”为框架,拓展了三部六病学说的理论基础,突出了三阴三阳系统辨证体系中所包含的“病时、病位、病性”[5]。三部六病学术流派借助《伤寒论》三阴三阳的内容,总结出三阴三阳系统辨证体系[6],分别是:太阳证为表阳证,少阳证为枢阳证,阳明证为里阳证,厥阴证为表阴证,少阴证为枢阴证,太阴证为里阴证,构成人体表里枢三大系统。从病时来看,流行性传染病的自限周期多为6~14 d,而钟南山院士等防疫组专家在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in China中指出,此次NCP的潛伏期范围为0~24 d,中位潜伏期为3 d。符合《伤寒论》[7]第7条所说:“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6~7 d在《伤寒论》称为一经,超过6~7 d则称为过经或再经。从病位病性来看,此次NCP初起时主要多以发热、干咳等呼吸系统症状和乏力、周身酸困等躯壳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2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