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912
编号:13545896
肝胃不和相关证诊断标准及其应用现状的文献分析(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6月15日 《世界中医药》 201912
     目前多数研究选用诊断标准时多参考“病证结合”的方式,其中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证型诊断标准的疾病中功能性消化不良占比最高(23次),其次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采用《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中慢性浅表性胃炎占比最高(6次),其次为慢性胃炎;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胃脘痛占比最高(7次);采用《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中反流性食管炎占比最高(7次);采用《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中反流性食管炎占比最高(3次)。

    2.2 肝胃不和相关证的诊断内容和判定形式

    诊断标准中明确提及肝胃不和证的有13项,肝气犯胃证的有4项,肝胃气滞证的有3项,肝胃郁热证的有6项,肝火犯胃证的有1项,肝胃热盛证的有1项。只提及1种证型的有18项,2种证型的有3项,4种证型的有1项。因肝胃郁热证与肝火犯胃证和肝胃热盛证、肝气犯胃证与肝胃气滞证的诊断内容较为相似,故将其诊断内容合并分析。

    肝胃不和相关证共涉及54项症状,总频次379次。其中出现频次前10位的症状依次为嗳气(30次)、脉弦(28次)、胃脘胀痛、胁肋胀闷疼痛、吐酸(反酸、泛酸或吞酸)(各25次)、苔薄白(17次)、嘈杂、食欲不振(食少、纳少、纳差)(15次)、舌质淡红、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各12次)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2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