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710
编号:13613458
《慢性胃炎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的特色和临床解读(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5月15日 《世界中医药》 201710
     2.4.4 临证要点 由于临床诊疗过程的复杂性和一定程度上的思辨性,指南对部分临证要点进行了说明,如:1)在脾胃虚弱证辨证正确的前提下如果效果不佳,可以考虑健脾与温肾法联用,在健脾的基础上合用温补肾阳的药物。2)慢性胃炎用药宜平和,在理气、清热、燥湿、化瘀时不宜攻伐太过。使用滋阴类药物时,注意补中兼通,以防滋腻碍胃;使用温补类药物时,避免温热太过,燥热伤阴。3)由于临床情况的复杂性,对特定的患者来说,慢性胃炎的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所得出的证候类型并不一定完全一致,临床处方时宜相互参照,应将病、证、症3方面的情况综合考虑,合理处方。临床效果不明显时,应综合考虑虚实、寒热、气血、通降、病理产物等辨证要点之间的关系,或结合其他辨证手段如微观辨证,寻找可能的原因,调整处方;或依据辨证试用同类证候中推荐的其他处方。

    2.4.5 其他治疗 指南同时总结和推荐了其他干预方案,如针灸、穴位埋线等,具体建议如下:1)針刺是治疗慢性胃炎的另一种选择。对脾胃虚寒证患者,推荐使用温针、火针并配合艾灸治疗(推荐强度:B,证据级别:Ⅱa\Ⅲb)。主穴如:足三里ST36、中脘CV[RN]12、内关PC6、胃俞BL21、脾俞BL20、华佗夹脊穴EX-B2(T7-T12)、天枢ST25、梁丘ST34、上巨虚ST37、下巨虚ST39等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0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