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特别文摘》 > 2019年第1期
编号:13453661
某些“杂文”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月1日 《特别文摘》 2019年第1期
     没事看微信,发现里面有很多精妙的杂文。虽然篇幅短小,却一针见血。看过之后,或拍案叫绝,或忍俊不禁。在此略举几例,与读者共品。

    其一:你爸和你叔谁更牛?

    一次,孙权见到诸葛瑾的儿子、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问他:“你爸和你叔谁更牛?”诸葛恪想都没想,应声回答:“我爸。”孙权纳闷儿:“你叔叔在蜀汉大权独揽,治理国家政治清明,军事上平定南蛮,做了那么多大事,你爹就是东吴的一个普通官员,你凭啥说他牛?”诸葛恪回答:“我爸知道该跟着谁干。”

    孙权乐了,一个高级马屁王的形象,也就此涌现出来,乃至到今天,还有人在学习和研究诸葛恪的“经验”。

    其二:爸,你在外面有这么小的孩子,我妈知道吗?

    老师让一学生把家长叫到学校来,学生害怕叫家长,便花钱雇一个在街头下棋的老头,让他冒充自己的爸爸。到学校后,老师看一眼老头,小声逼问学生:“你确定这是你的家长?”学生肯定地回答:“是啊,他就是我爸!”老师赶忙把老头叫到一边,紧张地说:“爸,你在外面有这么小的孩子,我妈知道吗?”

    这个段子一是巧,二是怪。巧就巧在学生找来的“假爸”正好是老师的“真爸”,怪就怪在这个老师为什么会信以为真,由此让人联想到一些已见怪不怪的社会怪象。

    其三:爸,我调回本市当市委书记了。

    有慢性病的老头经常住院,人们见惯不惊,没有几个来看望。而这一次,住院才几天,单位领导及邻居、朋友还有些从不来往的人都拎着大包小包来看他,连医院领导也过来问长问短。

    这让他有种不祥的预感,认为自己的病症可能是到了“晚期”。几天后,在外地工作的儿子来了,老头不安,绝望地问:“告诉我实话,我还能活几天?”儿子笑着劝他:“没什么大事,过几天就出院。”“那为什么这么多人来看我?”儿子附在他耳边轻语:“爸,我调回本市当市委书记了。”老头松了口气:“我还以为我要死了。”

    据说,这是一篇微型小说,题目就叫《病》。我倒觉得,这是一篇杂文。谁有病呢?

    其四:父亲的日记

    父亲75岁了。一天,飞来一只乌鸦。他问儿子:“这是啥?”答曰:“是乌鸦。”过了一会,父亲又问:“这是啥?”儿子大吼:“说了是乌鸦,你怎么回事啊!”

    后来有一天,这位儿子翻看40年前父亲的日记,上写着:“今天儿子三岁了。他指着公园里的乌鸦问我:这是什么?我告訴他,是乌鸦。他又问,我又回答。他问了11次,我答了11次。”

    孩子与老人,谁是谁的宝贝,谁是谁的累赘,经年之后,角色互换后才会理解其中的“一把辛酸泪”。

    微信中的某些“杂文”,都有一个故事,都讲一个感悟或道理,都在运用讽刺和批评的武器,切中时弊,点醒世人。寥寥数语,便振聋发聩。

    (摘自《解放日报》 图/高加索), http://www.100md.com(汪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