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亚太传统医药·都市健康人》 > 20107
编号:13777681
跑酷族,城市里的人猿泰山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1日 《亚太传统医药·都市健康人》 20107
     跑酷即为Parkour。Parkour运动把整个城市当作一个大训练场,一切围墙、屋顶都成为可以攀爬、穿越的对象,特别是废弃的房屋。Parkour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法国,“Parkour”一词来自法文的“parcour”,有“超越障碍训练场”的意思。2006年被引入中国并得以推广,现在喜欢跑酷的人在中国越来越多。

    跑酷是一项街头疾走极限运动,有点Free-running的意思,它们的区别在于Free-running更讲求表演,而parkour是速度,配合猿猴一样的灵活攀越。不过这项运动的热衷者倒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一种青年亚文化所倡导生活方式。它帮助你只用本身的力量穿越任何障碍物,或到达一个目的地。跑酷不仅是门运动的艺术,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跑跳攀爬中的自由灵魂在运动中无限伸展,这的确是一门艺术。

    他们被称为“城市里的人猿泰山”。他们追求一种急速穿越的生活方式。他们在挑战人类身体的极限!他们就是这个城市里的一群另类极限运动爱好者——跑酷族。这样的一种新兴生活方式于是更加清晰地走进大众的视野。
, http://www.100md.com
    武汉“跑酷族”腾挪“都市丛林”

    每到周末,褚旭鑫都会和他的跑酷团队一起到江滩、武汉大学、中山公园集合。在这些跑酷族眼里,武汉就是一个大训练场,一起围墙、屋顶、特别是废弃的房屋都可以成为飞檐走壁的对象。

    记者在中山公园见到了这群“城市猴子”。褚旭鑫向记者展示了苦练3年的拿手功夫。一面两三米高的墙,褚旭鑫两三步就爬了上去。在中山公园的一座桥上,6名爱好者爬在栏杆上猫步前行,围观的人发出阵阵惊呼。几个队员又爬上屋顶,表演“跑酷”经典动作:金刚跳、前空翻、蹬墙后空翻。屋顶下的观众看到后都替他们捏了把汗。

    “嗨!”伴随一声轻啸,一个瘦小身影攀上近两米高的墙壁,又在瞬间平稳落地。“身手不凡”的肖天意是武汉市三中初三毕业生,通过网络视频,对“跑酷”一见钟情,便利用暑假训练。已经训练了10多天的肖天意是队伍中资历最浅的。

    武汉的这群“跑酷”爱好者,年龄都在20岁左右。今年21岁的褚旭鑫是一位退役的国家一级运动员。几年前,他看到法国影片《暴力街区》中主演大卫·贝利的“跑酷”功夫,便迷上了这项运动。
, 百拇医药
    上海跑酷族“喜欢飞的感觉”

    当法国导演吕克贝松第一次将一群“飞檐走壁”的法国青年搬上大荧幕时,这种早在法国成为小众流行的极限运动——跑酷(parour),其影响力逐渐扩散到全世界。2004年这位著名导演的跑酷作品《13区》问世后,这部电影被中国跑酷族奉为经典。上海极跃社,根据社员口中的“传说”,差不多就成立于那个时期。

    猴子,上海极跃社的现任社长,大学应届毕业生,他已经说不清楚自己是这个社团的第几任社长,也说不清楚目前具体有多少社员,但是他带领着十来人的核心社员每周雷打不动在这座城市里跑酷。偶尔,他利用自己的专业拍两段训练视频,上传网络,与爱好者们一起交流。

    据猴子介绍,社团成员都比较年轻,还有不少“90后”,“飞的感觉”是吸引这些年轻人钟爱跑酷的理由。

    跑酷运动已被列为国家比赛项目

    首届全国极限跑酷大赛2009于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据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刘刚介绍,跑酷运动2006年传人中国并开始推广。

    据中国极限运动协会统计,全国共有150余家有组织的跑酷俱乐部,从事这项运动的民间运动员已达到10万多人,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

    为了更好地推广这项新兴的街头时尚运动,2009年初,国家体育总局把跑酷运动列为国家比赛项目。, 百拇医药(空 灵)